发明人: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发明了金属小号;1818年,海因里希·施托尔泽(Heinrich Stolzel)和弗里德里希·布鲁梅尔(Friedrich Bluhmel)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活塞式小号;1839年弗朗索瓦·佩里内(Francois Perinet)发明了今天仍在采用的活塞式小号。
美国乐器年销售额:约60亿美元。
小号是一种铜管乐器,以其强烈的音色而闻名,嘴唇对准杯形吹口,振动唇部并带动管内空气震动而发声。小号由一根圆管呈椭圆形卷曲:一端是杯形吹口,一端是喇叭口。现代小号有三个差不多大小的活塞阀(用于改变音高),还有几个调整音调的调音管构成。今天大多数的小号以降B调演奏。这是小号吹奏时自然发出的声音。它们的音域介于中音C以下的升F调和中音B以上的2.5个八度音阶之间(以B结尾),比大多数其他铜管乐器更容易演奏。
古代文明使用低沉而有力的号角或喇叭来号令大家,通常在战斗、部落集会或特殊仪式上吹响它。直到中世纪,人们才发掘出号角的音乐潜力。
最早的小号很可能是被昆虫掏空的树枝。许多早期文明,如非洲和澳大利亚,制作出中空的直管用作宗教仪式中的话筒。这些早期的“喇叭”是用植物细长的茎、动物的角或长牙制成。
到公元前1400年,埃及人已经发明了铜制和银制的小号,带有一个宽大的喇叭口。而印度、中国西藏发明的小号通常是由长长的可伸缩的铜管组成的。有些像把喇叭口放在地上的阿尔卑斯号角。
铜管乐队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铜管乐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军乐队。当战争结束宣告和平时,音乐家们不愿意解散,他们步行回家,并在全国各地的城镇组建社区铜管乐队。星期天在附近公园举行的音乐会,变成了每周一次的例行活动。
早期的欧洲和亚洲的亚述人、以色列人、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罗马人、凯尔特人和日耳曼部落都有某种形式的号角,其中许多号角还加以装饰美化。这些号角发出低沉而有力的音调,主要用于战斗或典礼。通常并不认为那时候号角是乐器。
人们采用“失蜡铸造法”制作这些小号。在这个过程中,将蜡放入一个小号形状的空腔(空心区域或孔)中制成一个熔模,然后加热模具,使蜡熔化,再在石蜡融化的地方浇上熔化的青铜,制造出一个厚壁乐器。
中世纪晚期(1095—1270)十字军东征,阿拉伯文化引入了欧洲。据信,在这个时候,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用金属锤打而成的小号。将一块金属板包裹在一根杆子上并焊接起来,这样就制作成小号的管子。为了制造这个带喇叭口的金属管,一块弯曲的金属板,形状有点像有弧度的留声机唱片,它被从中间折弯后绕过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一边被切割成齿状,从金属片中间折弯后的另一边绕过来固定在齿间。再将两边重合在一起的连接缝用锤敲打平整。
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小号由最初长而直的管子改成更小更方便的弯管形,乐器发出的声音没什么变化。将熔化的铅倒进管子里,待其凝固后被打造成近乎完美的曲线。然后把管子加热,把铅倒出来。最早的弯管小号是S形弯曲,但很快就演变成与现代小号形状相近的椭圆形弯曲。
在18世纪的后半叶,音乐家和小号制作者都在寻找使这种乐器功能更多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小号应运而生。18世纪,小号的一个局限性是它不能以半音阶演奏;也就是说,它不能演奏半音阶。1750年,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的安东·约瑟夫·汉佩尔(Anton Joseph Hampel)建议把手放在小号的喇叭口解决这个问题。1777年前后,迈克尔·沃格尔(Michael Woggel)和约翰·安德烈亚斯·斯坦因(Johann Andreas Stein)为了让演奏者的手更容易接触到喇叭口,他们把小号弯了弯。但演奏者们发现,如此一来造成的新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接着是带键的小号,但一直没有流行起来,取而代之的是阀门小号。英国人发明了滑音小号,但音乐家们发现滑音很难控制。
发明气阀机构的第一次尝试是由爱尔兰音乐家和乐器发明家查尔斯·克拉格特(Charles Claggett)做出的,他在1788年取得了一项专利。然而,第一个实用的装置是由海因里希·施特尔策尔(Heinrich Stolzel)和弗里德里希·布勒梅尔(Friedrich Bluhmel)于1818年发明的箱式管状阀。1832年,约瑟夫·里德林(Joseph Riedlin)发明了旋转阀,这种阀门现在只在东欧使用。
1839年,弗朗索瓦·佩里内特(Francois Perinet)改进了管状阀,发明了活塞阀小号,就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小号。佩里内特的活塞组通过有效地改变管子的长度,确保了小号能完美诠释半音阶音符。一个打开的活塞可以让空气完全通过管道,而一个关闭的活塞在将空气送回主管道之前,会将空气通过它的短而额外的管道进行分流,从而延长其路径。三个活塞的组合提供了半音音阶小号所需要的所有变化。
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Sax)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家小号工厂。很快这家工厂被英国和美国的大型制造商模仿。1856年,古斯塔夫-奥古斯特·贝松(Gustave-Auguste Besson)开发的标准化零件问世。1875年,C.G.康恩(C.G.Conn)在印第安纳州的埃尔克哈特(Elkhart)建立了一家工厂,直到今天,大多数来自美国的铜管乐器都是在埃尔克哈特制造的。
小号的发展在音乐方面取得这么多的进步,但这并不妨碍有些音乐家开始回归,思念起从前的小号。如今很多管弦乐队觉得降B调的小号太局限了。自然小号、旋转小号和比标准降B调音高的小号已经复兴。总体而言,现代小号声音嘹亮,音色强力锐利,极富辉煌感,可以演奏半音阶的乐音。与过去的低沉、有力、不准确的小号形成鲜明对比。
爵士乐时代档案
留声机、收音机和电影的发明改变了美国人听音乐的方式。军乐式铜管乐队逐渐衰落,而对舞蹈风格的爵士乐队的热情却日益高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小号演奏者很受欢迎,当时的年轻人喜欢沉浸在红极一时的“摇摆乐队”(swing bands)和管弦乐队的铜管乐声中,他们疯狂地跳着吉特巴舞(jitterbug)度过夜晚。
铜管乐器几乎都是由黄铜制成的,但有时也会为特殊场合的需要制作纯金或纯银的小号。最常用的黄铜类型是由70%的铜和30%的锌混合而成的黄色的铜,其他颜色的如金黄色铜是由80%的铜和20%的锌制成,银黄色铜由铜、锌、镍制成。在合金中加入含量稍低的锌是为了保证黄铜在低温时能正常吹奏所必需的。有些小型制造商使用特殊的黄铜(85%的铜、2%的锡、13%的锌)来制作小号的某些部件(比如喇叭口部位)。这种黄铜受到撞击时,会发出更丰富、更深沉、更响亮的声音。有些制造商会给铜管乐器上涂上一层薄的贵重的金属:镀金或镀银。
纵观小号的发展史,小号制作材料有竹子、植物细长的茎、银、贝壳、象牙、木头或骨头,且形状多样。至今仍在使用的大而长的西藏铜管乐器“铜钦”,几乎有4.5米长。1835年,像法国号这样的旋转活塞取代了欧洲号上的上下活塞。旋转阀小号有一种较暗的声音,吸引了如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和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等作曲家。现在大多数小号都是用降B调的。
虽然大多数小号是用黄铜做的,但螺丝通常是用钢做的;排水键通常内衬软木;活塞和活塞套管的摩擦表面通常镀铬或蒙乃尔等不锈钢镍合金。活塞可镶嵌毛毡,活塞键可以镶嵌珍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