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年油腻』更糟的是『中年浮躁』(1 / 1)

冯唐先生说,中年油腻是在自省。且不说被多少人诟病这件事,但凡是自省,便值得鼓励。人到中年,大部分人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冯唐先生说一个中年男人如何算是油腻。说啤酒肚,发际线后退,盘手串儿,名人野史如数家珍,保温杯里泡枸杞,总是大谈特谈茶文化、酒文化。一时间中年男子们慌了,本来就快中年危机了,还被社会的舆论调戏,只能摸着自己的发际线,残喘着骂一声:Too young too naive!

我小时候就知道浮躁不是什么好词儿,老师说,那孩子很聪明,就是太浮躁了。多半是说这个人吧,做事没啥恒心毅力,见异思迁,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年轻的小朋友浮躁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下上了大学了,愣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眼高手低,被长辈说几句也就说几句了,毕竟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试错。如果中年浮躁了,整天一副“我也就是没逮着机会,怀才不遇,否则,哪轮得到他们这帮小兔崽子蹦跶。你可别说我,当年我可怎么样怎么样,左青龙右白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真是你还就说不得了,毕竟岁数摆那里,怎么说也是个长辈。

用同理心去想,人最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废物,对社会毫无贡献,哪怕是街上的小混混,都想着我得当大哥啊,这样才能显得我有价值啊。可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社会淘汰你的时候,不会跟你打声招呼说:“你赶紧努力啊,要不然我要淘汰你了。”

我们以前骂人:“你都二十好几了,还不知道×××。”仿佛岁数就代表学识,你到某个岁数就该知道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待人接物。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明儿从**爬起来说不定某个知识、某个过往的做法就被颠覆了。

这是一个后喻时代,年轻人快速地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是他们在给长辈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这是一种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最基本的特征。

中年浮躁的特点也十分明显:

永远觉得自己干啥啥成,因为以前成功过某件事情。

仿佛全世界都是你可以随手可用的资源。

自己周围永远都是牛得不得了的朋友。

永远都踏在风口上,别人干吗我干吗,区块链,炒股,创业……

觉得自己啥都懂,啥都熟悉,啥都认识。

永远觉得别人的成功都不值得一提,都是因为他们机会好。

马屁拍得永远比活儿做得响。

对人对事有太多的刻板认知,在这个信息时代不愿意重构自己的认知。

摆出一副老资格。前辈的姿态。

和别人共事的时候,说不得!!!

当一个人学会自嘲的时候,他是自信的。说不得的中年浮躁本质是不认可自己的过去,又看不见未来。觉得不甘平庸,但是明摆着机会越来越渺茫,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年纪越来越大,非常恐慌,对前途也没有什么信心。放眼望去,早年勤奋的到这把年岁该收获了,到了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各种家庭负担不堪重负。和别人比较,更是会觉得自己的过往一无是处,焦躁不安。

这就跟小孩平时学习,到期中要开始看考试成绩了,你一看成绩对自己的年岁没法儿交代啊,就开始病急乱投医了。比中年油腻更糟的是中年浮躁,宛如一个跳蚤,别人创业你创业,别人炒股你炒股,总觉得缺个机会让你一夜暴富,实际上你缺失的是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可怕的不是人到中年,而是人到中年依然浮躁。脑子到心脏的距离,有人走了一辈子,没明白。大约这就是所谓虚妄的人生吧!

吾辈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