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洪小品·卷一·西苑农坛》
□世宗立农坛于西苑,耕熟地五顷七十亩有奇。岁用农夫五十人,管农老人四人,骡夫八人。日食口粮三升,太仓关给,仍复其身。耕畜一十六头,御马监仓给以草料。其农具俱出之内官监。五谷种子,顺天府送用,仓廒、农舍、牛房,工部盖造,每岁户部侍郎一人,郎中一人,提督之,所获纳之恒裕仓,以备郊庙之粢盛,拨太仓军斗三十人守之。岁终,户部奏报其出入之数。
明世宗经过充分的思考,决定在西苑设立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级别为副部级,派民政部副部长做西苑农科所的所长,一司长直接管理研究所的各项事情。
这个农科所共有耕地七十多亩,每年聘用临时干活的农夫五十人,管理农事的老农民四名,骡夫八人。蓄草场十六顷,草料由御马监供给。农科所使用的各类农具,各类综合用房,都由建设部门专项建造。农科所的所有收入,都要由民政部建立档案,纳入预算管理范围。
我没有看到更多的记载,但可以推想出世宗建立这个农科所的四点深深野心。
第一,锻炼身体。说实话,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还是蛮可观的,国家的钱不就是我皇家的钱吗?钱多有什么用?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像我们做皇帝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皇帝为什么短命的多?人人皆知的原因就不去说了,没有多大意思,传宗接代的需要嘛,要那么多的女人干什么?因此,我是非常注意身体锻炼的。建立这个西苑农科所,最大的好处是,我经常可以来做一些体力活,赶着牛犁着田,感觉很好。那种感觉跟我用人的感觉没什么不同,只要牛听话,听我的指令,我让它往东,它绝不往西,那么,我就会给它好的草料吃。
第二,以点知面。这个研究所,每年不可能收支两抵,绝对要财政拨款,那我也不是纯粹闲得慌,搞个研究所玩玩,我不是这样的。设立这个研究所,主要想自己体验一下农事的艰辛。每年我一定会花一些时间来这里,从播种到收获,几个关键的节点,我都会来看下,目的也很清楚,从一可以知十,知百,知天下,无农不稳啊!我还想知道,这个研究所如果研究出什么先进的技术,我们就可以向全国推广。治国最大的事情,就是要让农民吃饱饭,肚子不饿,他们才会听你的,他们才有力气去干别的事情,否则免谈。
第三,锻炼干部。和平时期的干部管理,有时候要远远难于战争时期,我祖先那个时候,大家心都很齐,目标也明确,队伍好带。而一旦进入建设时间,舒服的日子过久了,人必定会懒惰,整天迷于吃喝玩乐,不事稼穑。时间久了,那些官二代官三代,甚至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会,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楚,都不知道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这样的干部如何能对农村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呢?农村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完全空对空。而且在农民中也没有威信,这样,我们国家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我想通过这个研究所,让一些高级干部,适当的时候都去体验,还要以此为机会,在各自管理的范围内,建立各级巡抚体验点、知府体验点、知县体验点,把到基层去作为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保护农田。我皇家都要如此开垦土地,如果将全国可以耕种的土地都拿来耕种,我想,只要人们稍微勤快点,生活一定没有大问题,但前提是,农民必须要有足够的田来耕种。我的想法,各地要以西苑为榜样,多垦地,多垦好地。还有,那些被垄断掉的,掌握在大户手中的地,也要注意使用价值,杜绝无节制的土地扩张,绝对不允许无限制开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绝对不允许无缘无故征用老百姓的土地,不能乱拆迁,我分封的除外。更重要的是,要让那些地得到生产的最大化,种粮种草,六畜兴旺。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有几点是得到充分承认和肯定的:比如减轻租银,还地于民,鼓励耕织,体恤民情,勤于政务。
这个西苑农科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他皇帝任期内的一个亮点吧。至少它比我们有些所谓的领导责任田什么的,要实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