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学校不应该是监狱(1 / 1)

字字锦 陆春祥 1419 字 11天前

公元1518年,王阳明出任南赣省长。他在任上做了很多事,其中在教育上尤其可圈可点。他不断完善乡规民约,兴办学校,培训教师,还亲自制定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因为是个教育专家,他真切看到了教育的弊端。根据调查研究,他认为,近代的儿童教育,大部分的学校每天只知道督促句读课业,不重视道德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且,有许多做法还非常过分:老师对待学生,稍不满意就绳捆鞭打,像囚犯一样对待;学生把学校看成是监狱而不愿去,把老师和长辈当作强盗而不想见。这样做更有严重的后果,学生们以各种形式消极学习甚至公开对抗:他们窥伺,逃避,掩盖,玩游戏,作假,掩饰,说谎,极度地顽皮。

王阳明清楚地知道,这样教育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他在内心有坚定的教育理念,他觉得儿童的天性是喜欢玩乐而害怕约束,这就像草木刚刚开始萌芽,让它舒展地生长就能很快枝条发达,如果摧残压抑,它就会枯萎衰败。教育孩子就要顺着他们的天性,不断鼓励,使他们心中愉快,他们就会不断进步。这就好像春风细雨滋润花木,花木没有不萌芽生长的。如果花木遭遇冰霜侵袭,就会生机萧条,一天天枯萎。

所以,王阳明的教育主张很简洁,就是要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而引导。比如他认为:让孩子们吟诗唱歌,不仅是开发他们的志向和兴趣,还能在歌咏中消耗他们多余的精力,而且,在音律中可以抒发他们的抑郁和不快;让孩子们学习礼仪,不但可以严肃仪表,还可以在打恭作揖中活动血脉,在叩拜屈伸中强筋健骨;即便是教导他们读书,也要在反复研讨中存养心性,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志向。

《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他甚至给出了很详细而科学的教案,学校和教师照着教就可以了。

我们来观察体验一下。

《传习录·教约》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凊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如何做老师。每天早晨,学生们到校参拜行礼后,老师要依次耐心而亲和地问每个学生:在家时热爱亲人、尊敬长辈,是否做到真切而没有懈怠疏忽?在自我的礼节上,有没有身体力行而没有欠缺呢?早上来读书,在路上行走时是否谨慎注意?有没有**不羁?自己的一切言行有没有做到忠信而笃实呢?每位学生一定要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还要随时针对具体情况,委婉加以启发开导。然后,让他们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在量多,而在精熟。要根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教一百字,让学生精力富余,他们就不会因为辛苦而厌学,反而会有收获而心情愉悦。

当然,上面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学生必须诚实,二是小班化教育。否则问了也是谎话,大班甚至超大班,一天也做不完。

唱歌诵诗。学生们仪表要整洁,平心静气,吐字要清晰,节奏要均匀,不躁不急,不闹不狂,不气馁,不畏难。时间久了,就会气定神闲,心平气和。每个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轮流诵唱,每天一个班唱,其余班观摩,每月初一十五还可以到书院集合唱歌。

练习礼仪。练习礼仪时,必须排除杂念,平心静气。老师们要仔细审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容貌举止,不懈怠,不拘谨,不害羞,不随便,不粗野,从容不迫。时间久了,礼仪就熟练了,德性也就坚定了。练习的方式可参照唱诗。

王阳明似乎很神,简直就是为现时的教育号了脉。

楼上的孩子,读小学五年级。每天晚上我临睡前,都会听到楼上发出很响的动静,一会儿是她读英语的声音,一会儿是她爸爸纠正她发音的声音,还不时有爸爸的呵斥声,呵斥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的习题。晚上十一点是常事,而孩子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我也习以为常了,只是可怜那孩子。电梯里,碰到孩子爸爸,问他原因,他总是叹气,哎,作业多,小孩子做作业动作又慢。

我把楼上孩子做作业常到深夜的事当新闻说了,几个家有初中生的孩子家长就嘲笑说:哎,你真是不知道现在的学校啊,谁家的孩子不这样?我们的孩子也经常要忙到十一点。必须的。

昨天一朋友向我请教如何教他外孙写好作文。以下是我们简单的对话:

我问:外孙读几年级了?

他答:刚刚二年级。

我说:那还来得及,我家小子三年级才开始写呢。

他又自言自语说:我经常去书店给外孙买书的。

我说:那很好啊,你都买什么书?

他答:我都买各种作业习题集。

我说:你还嫌外孙不够忙吗?你这是害他呢!

他答:我这是为了训练他做作业的能力呢!听说以后他们的作业会越来越多,每天都要好几个小时,做不完回家还要做,双休日也要做,现在不练练,将来肯定要吃亏的。

我无语。只能叹气。

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新闻标题:

1.《课外作业多导致小学生梦游做作业》;

2.《学生早晨地铁写作业》;

3.《学龄前孩子该不该做作业》;

4.《谨防儿童“橡皮综合征”》;

5.《孩子喊累老师嫌烦,书包越来越重谁是幕后推手》;

6.《家长因孩子作业重摹仿笔迹代写》;

7.《孩子不堪课外辅导,要与母亲断绝母子关系》;

8.《孩子课外学习负担重,引发夫妻离婚案逐年上升》;

9.《三岁孩子上三课外班引争议》;

10.《二年级学生体重19公斤,背5公斤重书包》。

太多了,列举不完。可以断定的是,人人都痛恨,但就是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今后还会有各式各样的新闻出现。根子在哪里?缘由多样,因素复杂。就本国来说,关键的关键是应试教育埋下的祸根。

王阳明的理念很先进,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但是,未必能实现得了,即便他那个时代,也只是一个理想而已。

我经常说,现在最辛苦的不是什么劳动者,应该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大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混,到社会上还可以混混,但中小学生不行。

难怪有人感叹,还是幼儿园比较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