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7岁的山姆·沃尔顿【注释1】用从岳父手里借来的2万美元,在美国的一个小镇开设了第一家杂货店,并于1962年正式启用沃尔玛(Wal-Mart)商号。1970年,沃尔玛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对7岁就开始卖报纸、送牛奶的沃尔顿来说,薄利多销才是商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天天低价”可谓公司经营哲学的逻辑基础。他的追求是: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他为公司制定了三条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位员工”和“每天追求卓越”。
1989年,山姆被诊断出患有恶性骨髓癌,当年公司销售额为243亿美元,而主要竞争对手凯马特(Kmart)的销售额为284亿美元。次年,他提出了沃尔玛的“10年发展规划”:到2000年公司销售额达到129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零售商。
上世纪90年代,沃尔玛增长势头非常强劲。2000年,沃尔玛销售额达到2000亿美元,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第二位,次年又跃升为第一位。
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目标实现了,可他早在1992年便离开了人世。
2011年,沃尔玛实现销售额4218.49亿美元、盈利163.89亿美元,多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位;在全球15个国家开设8500家门店,拥有员工总数达210万人。
激励沃尔玛走向成功、且持续成长的真正动因是什么?
是山姆提出的战略目标与“10年规划”吗?否。
2001年的沃尔玛,不仅成功超越凯马特成为零售巨头,而且已雄踞“全球500强”榜首。试问,没有赶超对手后的战略规划如何制订?沃尔玛近10年持续增长的动因又来自何处?何况,目标与规划实际不过是激励员工的口号而已,本身是无法分解和操作的。
在沃尔玛“弯道超车”的上世纪90年代,身为现代超市业鼻祖的凯马特同样天天打折、大肆扩张。但他们不仅在销售规模上被沃尔玛远远抛在身后,而且竟被供应商逼到了申请破产保护的窘境。
凯马特董事长由衷地赞誉道:山姆可称得上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他所建立起来的沃尔玛文化是一切成功的关键,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换言之,沃尔玛之所以基业长青,恰恰来自山姆·沃尔顿创业之初就为企业订立的战略愿景:让普通百姓能买到与富人一样的东西。
【注释1】山姆·沃尔顿(1918~1992年),沃尔玛创始人,世界首富,曾获布什总统颁赠的自由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