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深冬的日子,我应邀去南京参加一个会议。
南京,我的印象中,远了说,是六朝古都,近了说,是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第一次去南京,虽说颇有几分前往的热情,但都因为这些离我的生活遥远而有几分冷漠,又何况,虽都说南京比北方暖和,但到底是在冬季。
出人意料的是,刚到南京的第一天,南京便在我的心里温暖起来。但不是因为天,是因为人。
那是刚到南京的当天下午,我一路独自参拜中山陵归来。
登上返回的班车的时候,我兜里没有了一元的零币。掏出伍元的纸币等在上车门旁,想截住后来乘客的零钱,可偏偏赶上随后上车的都是刷卡的乘客。车已经开动了,司机师傅支招说:看看后面哪位有零钱。没了主意的我,当时便鹦鹉学舌一般:“哪位有零钱?”前面上车的几位都摇摇头。后来才知道当地的人们大都刷卡乘车了,哪有几个带零钱的?事儿不大,但显然遇到了难题,我该如何是好?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20左右岁大学生模样的很平常的女孩站起来:“我给您刷卡吧。”我一愣神的工夫,她几步走到车前刷了卡,又平静地回到了座位上。我几乎是想都没想,把手上的伍元纸笔递到女孩眼前:“我真的没有零钱,这,给你……”女孩淡淡地笑了:“不用了,没事的。”她笑得那样平常,语气也是那样平常。我知道在她心里,把这当成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可是,我的心却不再平静。坐到座位上,虽然看不到女孩的面容,却分明感到那一定是一个很美的女孩。
当收回思绪的时候,车已经开出几站了,我这才意识到要搞清下车的问题。
正好,我后面是一位老太太。老人听我说到省委站下车,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你是外地人吧,省委站在前面,还得一阵,就过了鼓楼站就不远了,你看,这不就是鼓楼,还有几站,你别急,到时我告诉你……”老人几乎是不厌其烦。您说上岁数的人爱唠叨?不,此刻老人好像指引一个迷路的孩子,我感到老人的唠叨是那样悉心,那样周到,那样温暖。我从心里说:“谢谢您了!”“不用,不用,没事的。”这时,我才发现老人的笑容是那样地安详,目光是那样地慈爱。
美丽的女孩,慈善的老人,在我心里幻化成一体。当下,我环顾四周,感到每一个人脸上都泛着美丽、慈善而温暖的光。那光仿佛缕缕春晖,洒在我身上,洒进我心里。“如沐春风”,此刻不再是一个词汇,而是一种可见可感的美妙。
一即一切。女孩,老人,车内的乘客,他们就是南京人,他们就是我心里的南京人。
南京在我心里不再遥远,不再陌生,不再冷漠。南京变得亲近温暖起来。
蓦然,我全没了自己是外地人的感觉,全然没有了此刻已是深冬的感觉。我的心暖暖的,我被一种温暖包围着,我的心被这种温暖所动。
下一站,上来一位老伯。说是老伯,其实不过60左右的年纪。
平日里,尊老敬老,我和大家一样。乘车的时候,也一向能做到给老人让座。但60来岁的人,在我心里,是不够享受让座标准的。因为我也是年在半百的人了。可现在,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推动了我,那个所谓的让座标准早就无影无踪。我赶紧起立,把座位让给老伯。此刻,在我心里,只要是比我大的就是老人,我就该让座。如果说,过去的标准是为自己不让座找理由,那么,现在的心态是为自己让座找理由,哪怕一点点理由,我也愿意让座给别人。
当下,我站在车上,虽然身子不稳,但我的心安稳。
过了两站,老伯见我还在身边站着:“你不该下车呀?咱换换,你再坐坐。”
“不用了,没事的。”我静静地说。
这话脱口而出之后,我忽然记起,这是那个女孩刚才说过的话,这是那个老人刚才说过的话。
在南京人面前,我成了一个小学生。是南京人让我向善向上之心在发扬光大。
感谢南京人在那个冬季留给我心中的温暖。
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