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的故事(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723 字 5个月前

说起素质教育,我想到了那个早就想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工作的这所学校是一所素质教育搞得很有成效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素质发展挺不错的女孩。我担任过她的班主任。

这个女孩叫小丽,不算高的个子透着精神,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人喜爱,主动、负责、热情、上进的精神更赢得同学的信赖。入学不久,她就当选为第一届班委会的副班长,班上成立了团支部,她又担任了团支部宣传委员。后来,学校学生会换届,她又以学校最低年级的代表,竞选担任了学生会宣传部的副部长。她工作充满热情,为班上和学校的事,很有点儿忘我的劲头,实践也使她的本事越练越强。为此,小丽深得同学、老师、领导的好评,都说是个好苗子。

当一名学生干部,除了思想过得硬,工作过得硬,学习也得过得硬。小丽很清楚这一点。她知道自己没有超人的头脑,于是拿出许多同学比不上的干劲。平时有些工作耽误了学习时间,她就饭前饭后,早起晚睡地挤时间来补习功课。“今天虽然苦一点,明天会采摘到甜果”,曾是她课桌上的座右铭。同学们都很佩服她的刻苦拼搏的精神,几次评她为“学习状态最佳”者之一,汗水不会白流。小丽的学习在强手如林的重点学校中,虽算不上冒尖,却也一直优秀。直到中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小丽都在年级前三四十名,被老师们“内定”为中考首批录取入围的“种子选手”。

从小丽那有几分娇小的身躯,绝难看出什么“钢筋铁骨”,可她体质却很棒。历届校运会,跑道上都可以看到她弱小的身影独具的风采。毕业前的体育考试,她创了一流水平,凭自己的身体实力拿了个满分。这都源于她两操一课中的持之以恒的锻炼。

小丽的最大特长是语文能力好,口语表达能力更拿手。她的习作上过报刊,她的讲演拿过市级竞赛一等奖,她作为主持人为班级、学校的晚会锦上添花……

小丽以自己良好的素质发展赢得应有的荣誉:连年的三好生,照片还上过三好生标兵光荣榜。在这所素质教育很有特色的学校里,三好生可不时随随便便可以当的,那是硬碰硬,三项都有硬标准的,上光荣榜的三好生标兵的标准是三好加特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不得不自费上重点高中。因为她的分数离首批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她的身体那几天有点不合适。

规定好的看成绩填志愿那天,我看到小丽与一个同伴一起来到学校。我很有几分艰难的说:“你们知道分数了吗?”我听到她回答知道了,看到她眼睛红红的,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随后,听她的妈妈说,昨晚上是哭了好长好长时间的。她心里想些什么呢?她也许会想到,录取是不管你素质不素质的,几分之差让她三年来的素质发展付诸东流,难道这公平吗?不管她怎么想,钱,少交一分也是不行的。

于是,同学们惋惜,老师们惋惜,领导们惋惜,我作为她的班主任,看着她的眼泪更不知何言以对。然而,谁都徒叹奈何,“一卷定乾坤”的规矩谁能打破?

于是,我就想,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地闹起来,是令人欣喜的。可实际做起来又是那么举步维艰,以至于那么多学生,那么多家长还是认准“分”是命根。这又着实令人忧虑。可话说回来,你素质发展再好,录取时是靠了一分半分说了算,又怎能怪人们拿分当命根?柳斌同志讲的好,“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是一条老路,是一条狭窄的路,分数能够选拔人才,也能埋没人才”。

于是,我感到素质教育固然有许多工作该做,但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式。如此,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实实在在地深入下去。如此,小丽这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有幸更好地成长。

我祝福着。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