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痴情(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455 字 5个月前

从那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屋。

斗室之中,一桌,一椅,一书橱,一床铺而已。套用一句话:我的小屋并不美。

然而,对那一方小小的空间,我却情有独钟。

小屋是我播种、耕耘、收获的一块田园。为一颗颗心灵的走向成熟,为一双双眼睛的求知渴盼,为一份份获奖的教研成果,为一篇篇有关专业的著述,不知小屋中留下我多少汗水和心血。酷暑盛夏,我曾经脱光膀子彻底“轻装上阵”,关进小屋中坚守岗位;寒冬腊月,我曾经裹紧棉大衣,脚套大头鞋“全副武装”扎在小屋中挑灯夜战。多少次,小女儿耐不住父女情深,悄然溜进小屋央求:爸,跟我玩会儿。多少次,我或哄或劝或唬,小女儿无奈地失望地走出小屋。我深为自己为人父的不称职而内疚。别说小女儿,就是我自己,也难说清小屋之中到底有什么东西拴住了我的心。

如此痴迷小屋,自知“傻冒”。于今,大家各奔“钱”程,我仍不思改悔,更是“愚人”。于是,小屋便有美名——“愚人居”。

傻人自有傻福。愚钝半生,虽赚不来大钱,却赢得无价的人间真情。

小屋中珍藏着一封封来信,有编辑先生的,有专家学者的,有读者朋友的,有同道挚友的。字里行间传真情,每每捧读,便觉小屋平添一份温情。更有身边男女老少中的挚友,每每光临小屋,最以真情相见,就谈——或笔墨文章,或古今中外,或嘻笑怒骂,或苦辣酸甜,海阔天空地谈。有时候谈得**振奋,有时候谈得痛心疾首,有时候谈得笑声回**,有时候谈得泪洒衣襟……挚友相交,彼此卸掉“包装”,走进“后台”,便有心灵的撞击和融合,便有精神的博大和充实,便有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在小屋中读懂这人间真情,不是最大的福分么!

断不敢自诩“神游物外”,到底是凡夫俗子。然而,每每独坐小屋,拿起一枝笔抑或捧读一本书,什么成败荣辱,什么毁誉得失,便统统的烟消云散。书桌上方高悬的“静”字便跑到我心里,那份安宁,那份淡泊,那份豁达,那份坦**,慢慢地弥散开来,充盈了整个心灵。每每心境至此,便也神游物外般地超凡脱俗起来,好美好美。每每此时,小屋中那一桌,一椅,一书橱,一床铺,便陡然生辉,让人钟爱不已。

这痴人说梦一般的话,算什么?

就叫“小屋痴情”吧。

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