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玫瑰园行(1 / 1)

五月的一天,按捺不住向往之情,我骑车登上了去玫瑰园的道路。自平阴县城西行20华里至陶庄,向南不远处就是誉满九州的平阴玫瑰产地。

到玫瑰园时,正值早晨8点多钟,园里到处是采花人。他们脸上露着微笑,双手上下翻飞,敏捷地采摘着花朵。

我想了解一下有关玫瑰的情况,便向一位须髯飘飘的长者走去。

这位老人看上去70有余,虽说已是古稀之年,但腰板硬朗得很,精神矍烁,我想,老人的康健必是得益于这玫瑰吧。

我问老人:“大爷,这一亩花能收入多少钱?”

老人说:“一亩花三亩田。种好了,一亩能收入一二千元呢!”

“种玫瑰花有多少年历史了?”

老人沉吟片刻,说:咱们这里种玫瑰已有很多年头了,明朝就开始用玫瑰酿酒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逢花季,天津、徐州、济宁等地的商人都来这里购买玫瑰花。花价很高,每斤能卖十个铜元呢!后来,天灾人祸几乎使玫瑰绝迹。特别是从打鬼子到解放前夕,日伪政府抓兵逼粮,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大片大片土地荒芜了,花价很贱,一斤花竟换不回二两盐。群众无奈,忍痛刨花当柴。到1948年平阴解放,玫瑰花已所剩无几。建国后,全靠党的政策好,使玫瑰花又重见天日。特别是这几年,国家提高了收购价,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现在周围80多个村子,都种植了玫瑰,面积足有几千亩。

老人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暗自庆幸,遇到这么个行家。

我又问老人:“玫瑰花有什么用途?”

老人自豪地说:“这玫瑰花用途可多了。造酒、做酱、制糕点,用它提炼的玫瑰油精,国际市场价格每市斤卖上万元呢!据说,鲜玫瑰运到美国,一朵能卖2、3美元呢!”

谈到种玫瑰,老人说:“玫瑰花喜欢凉爽,也比较耐寒,雨水过后开始萌芽,惊蛰展叶,清明吐蕾,立夏开花,小满盛开,芒种结束。它既不需要剪枝,也不需要施肥,只要气温适宜,就可开出硕大的花来。”

听着老人的叙述,我不禁对玫瑰油然而生敬意。

在玫乡,我还了解到这里的一些风俗习惯。据说,这儿的姑娘们喜欢将晒干的玫瑰花磨成面,缝成一个香包,系在身上,若是有了心上人,便以此包相赠。于是,玫瑰便成了爱情的信物。“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这古人诗句就是男女青年之间以玫瑰寄情的写照吧。

这儿还有一个风俗,姑娘出嫁时,其中有一项仪式,就是新郎要亲自将一朵最大最艳的玫瑰花插在新娘的鬓发间。是啊,玫瑰是幸福、甜美、爱情的象征。

在玫瑰收购站,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家妇女,交完花回到家,发现家里养的月季花不见了。问五岁的儿子,儿子说,妈妈不是要交花吗?我帮妈妈摘了放进花筐里了。妈妈一听,气得一把掌打在儿子脸上,也顾不得儿子哭,转身就往收购站跑。她对收购员说了实情,要求让她将玫瑰花里的月季挑出来。收购员为难地说:“这么多花,要拣出来可不容易。再说月季羼在里面,也没多大妨碍”,劝她别挑了。她却说:“那可不行,玫瑰要出口,咱不能坑国家啊!”她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硬是从上千斤的花里挑出了那儿朵月季花。

她,一个农家妇女,竟有一颗比玫瑰花更美的心。玫瑰花价值高昂,那么这颗心该用怎样的价值来衡量呢?

(原载1988.5.14《济南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