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最后的玫瑰(1 / 1)

望你远去的背影如一轮落日

在我的海里沉若浮金

当你伏在青山的背后

回眸间洒一场暮雨

所有的辉煌凋成落英

无垠的苍茫中亮一星玫瑰红

这玫瑰红如夜界寒月

在排队涌来的苍白里

我蝉蜕成一只彩蝶

痛苦地柔旋在那红艳的流韵

我和她的相识是一个偶然,说起来还有点浪漫。刚参加工作那年,我骑自行车去上班,半路上,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我急忙向不远处的一个园屋奔去。

我把车子一撂,窜进屋里,雨就瓢泼似的落了下来。屋里有一个女孩,坐在一张木凳上,正读一本书,靠近山墙的地方,放着一辆二六的紫色女车。女孩抬起头,挪挪身子,微微一笑:“我也是来避雨的,坐一会吧,雨一会就会过去。”

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一身裁剪合体的介于天蓝和宝蓝之间的套裙,一双湖蓝色的高跟皮鞋,左臂挎一个黑亮的皮包。略施粉黛的脸庞很是娇媚,新修的眉毛用棕色的眉笔扫过,眼影用银蓝轻轻勾过,双唇浅浅涂着玫瑰紫的唇膏,双颊飞起两朵粉红的彩云,一顶乌发披在身后,像一挂黑色的瀑布。优雅,宁静,大方而又略带几分矜持。

“坐呀!”我从一时的发痴中惊醒,听到女孩又一次彬彬的礼让,我虽然有点拘谨,还是在她身边坐了下来。为打破与女孩独处、又无以言说的尴尬,搭问道:“读的什么书?”

“诗三百》。”

我是孔孚的崇拜者,见她读孔孚,心中一喜,又问道:“你也喜欢孔孚?”

女孩点点头。

“孔孚真不愧为中国山水诗的祭酒,真是太高古、太洁净、太完美了。”想不到女孩有这么高的审美眼光。

“一颗**的灵魂/去拥抱着波浪/美到/死。孔孚一生追求美,拥抱美,与美相拥一体。这天人合一的大美、大境界,无人可比。”我顺口吟出孔孚的《大漠落日》,并非为了显示,而是为了寻找话题。

女孩看看我,眼中流露出惊喜的目光。她不再读诗,干脆合上书,放进皮包里。

“我更喜欢孔孚写大海的诗,孔孚笔下的大海,辽阔瑰丽。神秘无比,读之,让人的思绪与海涛齐飞,碧波共心境一色,潮水催动胸怀,万感齐来,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朵水上黄花,让‘大海把它别在心襟上’。”女孩美丽的双目中充满了神往。

“我看你就是大海心襟上的一朵红玫瑰。”我抬头看她一眼,禁不住赞美道。

她没有否认,只是莞尔一笑,很美。

“你也写诗吗?”我问。

“写一点,但写不好。”

“有大作吗?”

她打开皮包,掏出几页诗稿,字体很清秀,诗也很美,很有意韵。“你舞在我的秋湖/以音乐的韵律/激起簇簇迷迭香/一片湿漉漉的荒凉上/开满不败的辉煌。”

我说:“你深得孔孚‘减字’、‘炼象’之三昧,字少而富有意蕴,‘爱’的美妙尽在其中了。”

那天,我们谈得很投机,外面雨停了都没有感觉到。直到看园老人进屋,才想起上路。直到分手,我俩都没有互通姓名。

也许,我俩真的有缘,不久,我们再一次相遇。那天,也是一个雨天,我穿过一条小巷,去找一个朋友。迎面走来一个打油纸伞的女孩。在当今花花绿绿的雨伞中,能遇到一把古典的油纸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戴望舒的《雨巷》。当我们擦肩而过时,我们都惊喜地认出了对方。

我走进她的伞下,走出小巷,走上大街,一直走到雨过天晴、掌灯时分。这次相见,使我俩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把她视为红颜知己,她说我是她的琴瑟知音。从此,我俩频频约会,每次见面,我都送她一只红玫瑰。再后面的故事与众人的恋爱故事大体相同,我不想再在这个垃圾成堆的世界上,再造一些文字垃圾。我只想告诉你故事的结局。

一年后,我到外地进修学习三月之久,回来后,我带着难抑的思念去找她。她却声泪俱下地告诉我,她怀孕了。如晴天霹雳,惊得我说不出话来。她终于说出了她和另一个男人更浪漫更动人的爱情故事。我几乎要爆炸了,但终于平静下来,见她对那个男人一腔的柔情,一脸陶醉,我只有把真诚的祝福送给她。

临别,我还是将那用红玫瑰编成的花环送给了她。

几年后,我收到她的一封来信,说她至今仍珍藏着那玫瑰的落英。她和那个男人早已离婚,自己一个人寂寞度日。她时常想起我,想起那段难忘的日子,并寄来一首诗。诗题是《最后的玫瑰》,诗是这样写出的:“你赠我的花环/已成耶稣的”桂冠“想摘掉/芒刺如钉/每一次用力/都痛如泉涌。”

我也以同样的题目,写了开头的那首诗,表达了我的伤痛,我的思念,但我最终也没有寄给她,把诗夹在她送给我的《诗三百》中,放在我的书箱的最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