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玫瑰香囊(1 / 1)

八月十五,好友林来找我赏月,他端着酒杯,遥望明月,眼角悄然流下两行清泪。我问他何以伤悲,他沉默了一会,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新婚良宵,妻子从脖颈上解下一个玫瑰香囊,郑重地放在我的手中,顿然一缕幽香直透心窝。真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它依旧芬芳。可就在这香囊中,却藏着一段苦涩的往事。

每年的中秋节,祖母总是独自“赏月”。她在院中摆好方桌。放一瓶玫瑰酒,一盘玫瑰月饼,两个酒杯,还有她珍藏的“宝匣”。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宝匣”,拿出一串玫瑰香囊,久久地凝视着,遥望空中圆月,腮边,挂着两行清泪。

青鸟难越,祖母不见“复关”。多少年来,我从她眼中读到的,是一团凝重而哀怨的梦。

玫瑰盛开,如霞似火。每当花盛时,祖母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梳洗打扮,像出门串亲,手提绣花布包,到玫瑰园里采摘最大、最艳、最香的花朵,回到家中晒干,研成粉末,然后从衣柜里拿出红缎子,精心缝制成香囊。一个个玫瑰香囊放进“宝匣”中。她捧着匣子发呆,腮边,挂着两行清泪。

一天,神使鬼差,我偷偷打开了那个“宝匣”。啊,这么多的玫瑰香囊!我数了数21个。我拿出一个,送给了女友。她娇嗔地说:“这香囊就像你的心。”我听了她的话,不禁为之一震!我想起祖母对它的珍爱,更觉自己做J错事,但我还是给女友戴在了胸前。

这事终于让祖母发觉了。她第一次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然后。将我拉到怀里,抱头痛哭。此时此刻,我深深感到,我拿走的哪里是一个香囊,那是祖母一颗流血的心啊!

当祖母的香囊包起43个中秋的时候,祖父来信了!全家人百感交集。年逾花甲的祖母手捧书信,躲进里屋,掩门痛哭起来。

那是一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信。玫:

我远在异地他乡,一字一泪地为你写这封信。真没想到,今生今世还有通信的机会。我们结婚不到一年就分开了,可是这一别就是40余载……我常常拿着你婚前赠给我的玫瑰香囊,在苦苦思恋中沉入梦乡。我梦到了家乡的玫园,梦到了玫园中的你……离家时,你我风华正茂,如今已白发斑斑,人老珠黄。但愿有那么一天,玫园相见,旧梦重圆!

遥祝康安

冀1985年5月18日

去年,祖父真的回来了!

门外,两位老人相对无言,只有四行清泪,流淌着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离恨别情。

祖父从胸前衣内,掏出一个红缎玫瑰香囊,递到祖母面前。祖母接过它,凝视良久,抬头望一眼祖父,转身跑回屋里,瘫倒在榻上。

不久,祖父不得不带着深深的眷恋再度离开故土,离开亲人回台湾。临别,祖母将亲手缝制的45个心形玫瑰香囊,一个、一个戴在了祖父胸前……

短短的相逢,再度离别,祖母再也承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竟一病不起。病中,她用一双颤抖的手终于缝完了第47个香囊。弥留之际,她手举香囊,凝视着,浑浊的眼睛似乎闪出灼灼的光亮,仿佛看到祖父又回到了她的身边。她想挣扎着坐起来,但却永远地躺下去了。她去了。她的手仍然高举着那红红的心形玫瑰香囊,眼光依旧凝视着它……

祖母走了,带着人生的凄苦,带着对月圆的期盼,带着她亲手缝制的最后一个玫瑰香囊,带着中国劳动妇女的善良和对爱情的忠贞,永远地走了。

(原载1989.6.21《联合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