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 纳凉随想(1 / 1)

炎炎夏口,整个世界像一座烧透的砖窑,摸摸哪里都烫人。白天,热得吃不下饭;夜晚,燥得睡不好觉,寻阴纳凉几乎成了人们夏口中的一件要事。

《诗经·七月》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口纳于凌阴”。古人冬季凿冰,藏之于冰窖,酷暑时取出享用。

古人常用的驱热工具是扇子。仕女所持是轻罗小扇,士大夫所握是玉坠画扇,诸葛手中是羽毛扇,持芭蕉扇的则是平民百姓。当然高档次的享用也很多,燕昭王用的是招凉珠,雍正铺的是象牙席,洪秀全罩的是珍珠帐。据载,雍正招工匠把象牙削成薄片,织成龙纹凉席,工匠不分昼夜苦干,费时半年。雍正皇帝终于美美地躺在了清凉宜人的象牙凉席上,可那位工匠的双目却因过度劳累而失明了。《新世语·汰侈》上说,“洪秀全定都南京,服用奢侈,尝选珍珠之一分以上者十数盘,以银丝为帷帐,暑日寝其中,自然清凉爽健也”。洪秀全这位当年摇纸扇的村塾先生,一旦坐上了龙椅,便如此奢侈,垮台也是自然的了。

到避暑胜地去避暑纳凉,是皇帝们的惯例。北宋时汴京的碧玉壶、万荷庄,南京杭州的复古殿、翠寒堂;清朝时热河的承德山庄,都很有名。那里浓荫蔽口,寒瀑飞空,清风习习,鸟语声声,置身其中,真是畅快淋漓。不知道皇帝们在清凉的世界里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百姓。

除了皇家避暑胜地,可供避暑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海边、湖畔、山林,都是赏荷垂钓、短吟长啸的好去处。或独饮,或合乐,亦可**一叶扁舟至荷花深处,悠哉游哉,好不惬意!然而,这种去处,非有钱有闲者莫属,对劳苦人来说,实不敢奢望。

无论暑气如何逼人,劳苦人总要为生计而奔波。为了生存,祥子们不得不在炎暑酷热中死死挣命。

现在,驱热工具日趋电器化、现代化。电扇自不待言,空调也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虽然,空调能给人四季如春的感受,但人们还是喜欢摇着扇子走上街头,到树荫下纳凉。大家聚在一起,谈朝代更迭,说家国兴衰。兴致一高,扇子也忘摇了,身上的汗也没了,仿佛交流就是沁凉的风,很畅快,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