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茫茫,天低水满。我乘一叶扁舟,**漾于烟波浩淼的东平湖上。细雨扑面,清风盈怀,飘飘然如临太虚。
黛色的远山,透过轻纱般的雾幔,以其神奇的美姿招引着我。从船主口中知道,那就是被誉为“小岱峰”的腊山了。腊山沿湖有72峰,峰峰奇秀,加之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其愈加神奇秀丽。
游腊山,我心仪已久,今日与之相逢,岂可失之交臂。船行至岸,我告别船主,独自走上去腊山的路。
腊山是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山高谷幽,林深叶茂。在雨雾的轻纱笼罩下,雄奇壮丽的腊山又增添了几分飘逸、优柔和含蓄。雨中的叶儿更青了,花儿更艳了。也许因为天凉的缘故,听不见蝉噪,也听不到鸟鸣,那无边无垠的浓绿使腊山更加妩媚秀丽,幽深宁静。
宁静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千佛崖上成百上千的佛。佛们大者高数丈、小者不盈寸。他们或坐或立,或侧或卧,但都静若止水,千年不变。
我心静如佛。与佛为伴,使人淡忘了滚滚红尘中的功名利禄,淡忘了漫漫人生途中的酸甜苦辣,紧绷欲断的神经慢慢放松,心灵获得自由舒张。站在三界外,重新审视物欲横流、变幻莫测的世界,你才能领悟弥勒佛那超世脱俗的笑脸。
我漫步缓行在腊山诸峰,欣赏着茂林修竹、寺庙庵观、石坊碑碣、摩崖造像,心情怡然自得,但这种心境很快被另一种景观所打破。棘梁山下那倾圮的营寨,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屯兵的地方。它告诉我这深山幽谷,禅宗之地,也并非世外桃源,在历史的长河中,腊山也曾战火连绵。这里是程咬金的家乡,也是阮氏三兄弟的故里,更是晁盖、吴用起义的根据地。雾雨中,我依稀看到山下那滚滚的狼烟,听到了起义军那惊天动地的呐喊。此时此刻。一种沉潜已久的内心冲动撞击着我的心扉,心头多了一份难以拒绝的沉重。
刚才,我自以为从佛那里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其实,是灵敏的心理调节器在为自己寻求退路,给因拒绝“沉重”而失衡的心以抚慰。抚摸着满地的唐砖汉瓦,思接千载,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突然觉得我脚下的茫茫大地,就是茫茫的人心。
我登上腊山峰顶,目光穿过迷蒙的雨雾,看到山下“八百里、水泊”,它使我想起我们的祖先关于“水”的古训。恍然中,东平湖成了“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脚下的腊山化作了岳阳楼,我看到范公正临风而立,捻髯而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近范公,可范公却凭虚御风,飘然而去。
我有些怅然,但又十分欣然。我轻轻挥手,作别烟雨迷蒙的腊山,吟诵着范公的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迈着坚实的步子,走回山外茫茫大地。
(原载1997.9.1《山东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