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取创造(1 / 1)

人间与实践 星云大师 372 字 6个月前

我们常常把佛教的菩萨比喻成青年。一般人看到的“罗汉像”有老和尚的样子,“菩萨像”却没有老人的样子,没有菩萨是长胡子的,也没有菩萨脸上有皱纹。为什么?因为菩萨是年轻人的象征。所以,我们要行菩萨道,必须常常鼓舞自己,发心进取、发心创造。为佛教成立念佛会、成立居士林、建设讲堂、兴办图书馆、设立幼儿园或托儿所,甚至创办大学、中学、小学等,并争取到乡村、监狱,或电台、电视等处布教的机会。

一个年轻人,要有热忱、有悲愿,有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和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愿力,具备这种大乘佛教的悲心慈愿,就能生根,就能发挥力量。

我一生积极行菩萨道,若有朝山团、机关团体上山,要求我讲演,我总尽量满足其愿。“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我们应该多多弘法布教,主动为众生说法。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对社会的责任、对众生的承担,应该胜过儒家。为什么很多人走进佛教的大门,我们却不肯热心教化他们?看到社会上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没有悲心去救度?主要是佛弟子并未真正奉行佛法。

目前佛教界有一种现象,讲出世者,太过出世;讲入世者,又太入世。提到出世,则恨不得赶快离开这个世间,一刻也不能停留,不管众生疾苦,赶快参禅悟道,赶快念佛往生。慈航菩萨说:“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离开众生,自己逃跑,在佛法里是最不容许的。至于入世,成天只想在社会上、在名利里找生活,在人情上求攀缘,这又太世俗化了。

因此,我们进取创造,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有出世的思想,才不会为功利主义所束缚;做弘法利生的入世事业,才不会像槁木死灰,毫无生气。佛教讲中道,我们对于世出世法,在进取创造中,应该寻出一个中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