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力更生(1 / 1)

人间与实践 星云大师 422 字 6个月前

其次,今日佛教复兴的希望在自力更生。

所谓“自力更生”,就是靠经营事业、靠道德能力,以求生存。靠经营事业是指从事生产、注重企业;靠道德能力,即是不靠别人,而以自己的能力、德行来生活,例如我还在焦山佛学院念书时,山上有好几十间小寺院庵堂,其中有一座大寺院叫定慧寺,寺中每一位出家人都能写字、绘画,他们将自己的字、画,辟一间净室陈列,如果游客到焦山来参观,多少会买一些字画,他们就以此维持生活。

过去中国大陆丛林里,有一些出家人对医学特别有研究,可以替人看病;也有一些法师到学校教书。他们有能力,不但自己可以维持生活资粮,还可以替佛教工作。有的出家人闭关修行,信徒们因仰慕他的道德而出资供养;也由于他的德高,不会把信徒的供养据为己有,因此能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

在中国佛教史上,很多出家人相当重视佛教的自力更生。如唐朝寺院经营磨坊,开办无尽藏(当铺),一来福利社会,二来可以自己生活。1949年以前,很多寺院早已效法百丈禅师的农禅生活,自耕自食;响应太虚大师提倡的工禅生活,经营织布工厂等。

早期台湾佛教界有所谓“会得香云盖,到处吃素菜”的现象,似乎会念经,就有饭吃,会做法会,寺庙就能兴旺。这种拉信徒、化小缘等赖以生存的方式,势必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求改变、求突破。意即我们要靠自己的辛勤劳苦,或体力、脑力,或修道力,以获取修行的资粮;甚至要用自己的所有,去福利社会,普度众生。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想法,身为比丘者,至少要会教书,具备担任教师的资格,或者能行医,具有替人看病的能力;比丘尼则能从事护理工作,或者从事慈善幼教,或者编辑撰写。不要仰赖施舍过生活,也不要依赖佛教而生存,更不要把佛教寺院当作收容所。我们应该争气、发心,奉献社会,光大佛法。

现代的佛教,生活太容易,因此不会考虑如何自力更生,不懂得以自己的劳力换取生活。我认为现代的佛教徒,不但自己要有生存的能力,甚至还要有贡献社会的力量,如此才能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才有办法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