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人,开口闭口“我要去深山修行”、“我要去闭关修行”,试问:一生的岁月就这样盲修瞎练,真正证悟的有几人?自我陶醉在“修行”的名目中,真正实际修行的有几人?只为“修行”闭关,假修行之名沽名钓誉,真正有功力的又有几人?谈到修行,重在口号,只说不做;重视外表形式,没有实际方法,只是一种消磨式的荒度岁月;甚至是幻想式、自我式的修行,这些都是佛陀所呵斥的“焦芽败种”。
现代修行应效法维摩诘居士在人间行道;地藏菩萨,在极苦地狱中,以救度众生作为修行;观音菩萨,在苦海中,以寻声救苦作为修行;佛陀以每天托钵、行脚、教化众生作为修行;舍利弗尊者以兴建祇园道场作为修行;阿难尊者以侍奉佛陀作为修行;大迦叶尊者以自我头陀作为修行;迦旃延尊者为了弘法,以与人论议作为修行;富楼那尊者以到偏远地区弘法作为修行;优波离尊者不辞辛苦,以为人劳作为修行,甚至周利盘陀伽尊者以拂尘扫地作为他的修行方法。
中国的禅师们,如百丈禅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为修行;赵州禅师以“洗碗去、扫地去”揭示学佛者修行不离生活;禅门老典座“晒香菇”的典范,启发道元禅师修行就在当下……念佛、诵经固然是修行,但这些圣贤大德明确地告诉我们,日常生活,搬柴运水,皆是修行,真正的禅者都是头顶着青天,脚踏着大地,眼视芸芸众生,耳听苦难声音,把和平幸福散布人间。
我们不但要学习古德的行谊典范,进一步更要配合时代所需,以服务社会,令众生欢喜为修行。佛弟子应树立吃苦耐劳、救济众生的慈悲身教形象为众生服务;以教书、医护、艺术、文学等为众生效劳。《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告诉我们,要多为众生服务,多广结善缘。《大智度论》说:“菩萨为广度一切众生,而广学一切法。”所以现代的修行,应讲求生活化,学习各种法门广度众生。工作时可以念佛,静处能行三昧,动处也能安住定中;能在乐处安稳众生,也能在边远地区苦修。不以忙为苦,不以劳为苦,不以无为苦,不以恼害为苦,不以娑婆恶浊为苦;心常住寂静处,方为真正的修行,也正是《般若经》所言的“觉意三昧”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