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和丛林学院新出家的一百三十多位同学,举行“师徒时间”,并就大家的发问作说明——
◎出家后,是否曾想过,要替佛教做些什么?要为佛教贡献什么?在佛光山僧团里,只有常住,只有大众,没有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佛光山的主人。个人若无道念发心,很容易失落,但心存常住宗风理想,则永远不会失落。在经典中,开头就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一时”的此时此刻,对佛光山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在写历史,所以我们要懂得自己在佛光山,每一时一刻是多么珍贵。
◎常云:“人在法在,人去法亡。”这是一般团体机关的现象,佛光山之所以可敬可爱,在于有制度保障大家,而不是依人而为。佛光山是集体创作,任何事都必须以常住第一、大众第一为前提,不以个人为重,只要一日在佛光山,就必须与大众融和在一起。
◎有很多人,在家时都拥有技术性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一出家,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这是因为佛法是心法,求的是开采内心的宝藏,是一辈子永远也无法毕业的。这种隔行如隔山的理念,差别很大。出家后要积极努力的是,向人生烦恼挑战,不怕困难的找寻自我本来面目,才能出人头地。
◎在养成阶段,要先缩小自己,将来再扩大自己,现在在学院里如同闭关,行为被“约束”,常常是这不行、那不可的,主要是如同金、玉、铁器,为了要成型,不得不在框框里熬炼,虽身被拘束,但心是自由的、开放的,可以拥有法界之宽。思想是我们的根,有了根,将来枝叶就能海阔天空自由发展。一个人能承担多少委屈,日后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在学习过程中,有人教导是福气,无人教导是本分,凡事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人会有烦恼的情绪,皆是因为要求别人而来。对常住对大众,要多尽一分心力,并要禁得起名位、恭敬供养等**,才能做好一个出家人。一个优秀的出家人,更要具备有忠心、道德、慈悲、不退转、学问、智慧、辩才、表率、信心、榜样、宗风、忍耐等条件。
我期望新出家的每一位徒众,都能健全自我,做一个本分、老实修行的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