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三(1 / 1)

和禅学堂徒众进行“师徒时间”——

在禅堂生活最主要的是一个安静的心,禅堂就如关房,重在探讨内在生活,也就是说,禅注重内观,不是向外求。

在禅堂里,虽然是独坐自修,但禅者空无的大愿心和菩萨道也就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静坐得好,会有百年一日之感;反之,若在禅堂感觉度日如年的话,表示不宜禅坐。遇到境界时,心要能转境,如果让境转的话,就是功力不够,此功力非短时间可成就的,至少要一年半载才会有基础。

佛门有“五年学戒,方能听教参禅”的规矩,学道要有五年的戒律生活,才能入禅堂禅坐,大家有此福德因缘入禅堂修持,怎可不好好勤心用功?

人的烦恼是念念生灭,念念不断的,要学会对烦恼有警觉心。散乱心起时,就要定于一境,观想光明无限或集中于一个念头,念念不离心,心要与烦恼作战,道业才会进步,不能战胜烦恼,如何有成?

有时打一场战争要几十年,我们与烦恼作战也没有那么快,不要怕烦恼妄想,要随顺烦恼。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群中随顺环境而不排拒。降服不了烦恼时,最好的方法是随他去,不去执著。

一个人如果不怕烦恼,不执著烦恼,自然可以安然自在。因此在禅堂里,不要太过执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有时是自找的,人不可能没有烦恼,但要警觉烦恼,建立正念来驱除烦恼妄念,举心动念中,凡事往好处想,烦恼比较少;心中不要有那些不正常的贪、嗔、痴、嫉妒。

禅是解放的,不要用框框来自我约束,要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禅是活泼的、自由的,有了禅可以让人安定、自在、轻安、悟道。禅是顶天立地,重视心地功夫,不重在禅坐,故根基与福德因缘很重要。对环境有所不满,就会不安心,会有妄想,所以要全力以赴,不要懈怠。道是一种体会,而非传授。

禅重在开悟,不要老想依靠别人来教我们,要自我承担,自我自修、自学、自参,随顺因缘。

禅的学习重在接受,能如此法界皆在当下,就富贵了。如果与人、事、物有距离,则世界没有一样属于我们,就贫穷了。

学道参禅不要老想要修行成功或开悟,我走过大江南北,海内外云游,不曾看过有人标榜他是悟道者,最了不起的还是自许要把出家人做好,能如此则一切成就皆在其中。

修行,如果是念佛,要老实念佛;如果是参禅,重在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