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希望受人喜爱,取胜的关键不在外貌,而是内心散发出的气质、风度和涵养。这样的人,凡事讲道、讲理,不计较、不粗言,言行举止,都能展现他的教养与修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如何涵养身心呢?可从以下四个方向着眼:
第一,有德,人必尊之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大智度论》也云:“内心智德薄,外善以美言,譬如竹如内,但示有其外;内心智德厚,外善以法言,譬如妙金刚,中外力皆足。”可以说,一个人受敬重,与他的地位高低、年龄大小无大相干,而在于他是否有德。
第二,有功,人必崇之
常言道:“功不可没。”一个在自己的专长领域、本分事上付出心血,作出贡献的人,必能为世人所推崇。
第三,有容,人必附之
佛陀提出“众生平等”,《金刚经》也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是要我们学习以无私的心胸容人、容事、容物。所以,佛陀门下弟子成道、发心度众、为教奉献者,不胜枚举,不论王亲国戚或贩夫走卒,他都接纳包容,至今,佛法得以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心中容纳多少,人心归附就有多少!
第四,有量,人必从之
做大事者,有容人的雅量,则所到之处无不宽广。像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宽待调戏爱妾的将士,不予降罪,这名将士以奋勇为国,打败敌军来感恩图报。语云:“宰相肚里能撑船。”上位者有量,下位者必遵从;反之,心如窄巷,事事锱铢必较,如何获得人心?因此,要获得人心,首要条件是拥有如大海般的心量。
如何涵养身心?唯在有德、有功、有容、有量。一旦具足,人们必定尊崇、归附,而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