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个人每天要用手做事,用口讲话,用头脑思考,这都是“心”在主导这些行为。因为“心”是眼、耳、鼻、舌、身的主人,心动了,五根也跟着动,“心”可以说是一切善恶行为的根本,所以要修“心”学佛。如何修学?提出以下四点意见:
第一,于恶友所,不起嗔心
朋友相处当中,有时也会遇到坏朋友,所谓恶友,就像恶犬,你打它一下,它可能咬你更凶。因此,遇到恶人,纵使有不以为然或看法不同时,也不随便起嗔恨心。有一次郑灵公请诸大夫到府餐宴,因故独漏了公子宋。公子宋认为自己受到怠慢,于是在宾客开宴之前,在朝堂上,抢先用指头在大鼎中蘸汤尝了一口,表示吃到“异味”后,便离开了。此举惹得郑灵公大怒,扬言杀掉公子宋;没想到公子宋听到消息,早一步灭了郑灵公。身居恶友之所,不宜嗔怒,实是保身之道。
第二,住于大慈,能容异己
社会的安定是每个人的希望,维持社会的和谐,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交朋友,把自己定位在大慈悲上,虽然你和我的想法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志向不同,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彼此包容。人人以慈悲安住身心,如弥勒菩萨以大肚涵容一切,如观音菩萨以慈眼视众生,包容与我不同思想,不同信仰,不同性别,不同种族的人,如此社会自然祥和。
第三,深乐正法,勤求无厌
我们的心总是向外追逐,希冀获得满足与快乐,不断追求的结果,却只有获得心灵的空虚与烦恼。《维摩经》说:“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当你听闻正法,追求正当的宗教、正当的信仰,感到正法之味如饮甘露,心生爱乐,你会勤奋求法而不会感到疲厌,因为在乐法之中,能获得更多的法喜。
第四,念佛学佛,心中有佛
念佛学佛的人有很多种,有的人喜欢念佛绕佛,有的人喜欢参禅打坐,有的人礼忏拜佛,有的实践行佛,不管何种方式,你心中不断观想佛是什么样子、净土是什么样子,经常观想佛像庄严,思维法义,自然佛常在心中。心中有佛,以佛心看待一切,世间万相皆美,现前即成净土。
修心学佛,与人相处懂得以和为贵;修心学佛,包容与我不同的人事物;修心学佛,勤修正知正见,息灭贪嗔痴苦;心中有佛,视一切人如佛,那么你就是“常不轻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