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间上的千差万别,都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内心欢喜,则欢喜的气氛随之而到,看什么都如意;内心不平,则事事不能顺心,见什么都厌恶。万事由心,所以我们要好好观照这颗心,有四点意见:
第一,心模糊,万事不入耳目
心要明朗清晰,才能以智慧洞彻事物的本质;心若模糊不清,则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无味,学习的成果也就有限。好比视力模糊,则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目;信息传递模糊,则是非不能明,难以作决策;读书心不在焉,则有断章取义之险。所谓“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要先稳定自己的心性,心地才能清明而不模糊,也才能专心致志。
第二,心疏忽,万事不可收拾
心不可疏忽,疏忽了,小则人我嫌隙,大则危害生命。《关尹子》曰:“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综观社会,因为一时的疏忽,酿祸成灾的案例比比皆是,举凡火灾、车祸都是。因此,凡事应当谨慎,语言疏忽,是是非非就多;人我疏忽,挚友也可能反目。总之,谨慎小心,总比事后的懊悔不及好。
第三,心执着,万事不得自在
心有所偏颇、心有所计较、心有所执着,则万千的事情都不能得到本来面目,亦不能回归自然。所以,凡事要能看得开,看得开就能安心;思想要通达,能通达才能面面俱到。心不执着,烦恼魔军不攻自破;心有执着,身心不得安宁。因此,要给自己多一点转圜的余地,人生才能过得如鱼得水,自由自在。
第四,心挂碍,万事不能适意
许多人本来日子可以过得安然适意的,却因为挂碍着名利、挂碍着钱财、挂碍着亲朋故旧、挂碍着种种人我是非,甚至美丑胖瘦,而不得快乐。
所以,想要获得欢喜,要先让自己跳脱功利、本位主义所带来的牵挂,才能感受到淡然喜悦。一个人不愿将心门打开,就无法自我突破极限;反之,心中充满快乐的人,散发出来的也会是快乐的气氛,带给人的也是欢喜和乐。
人的身体就好比一座村庄,心就是村长,领导着村民——眼、耳、鼻、舌、身步向正轨,尽其所能发挥效用。心模糊了、心疏忽了、心执着了、心挂碍了,所行所为,就将漏洞百出,不能圆满。“万事由心”,所以要时刻省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