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江户时代,有一位仙崖义梵禅师,在他的门下有个勤奋好学的弟子叫作湛元,这个弟子想到京都去参学,可是又不敢自己向师父开口。于是,他拜托昙荣和尚前去说情,帮他问问师父仙崖义梵禅师的意思如何。结果,仙崖义梵禅师听了昙荣和尚转达湛元的愿望之后,就点头表示认可了。
湛元禅师知道师父已经首肯了以后,喜不自胜地回到寮房去收拾衣单,准备启程前往京都。等到一切打理就绪之后,他背着衣单,前去向仙崖义梵禅师告假:“师父,徒弟准备外出参学去了。”
仙崖义梵禅师只是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声:“哦!”
湛元禅师恭恭敬敬地向师父行过礼之后,又开口说:“请师父慈悲,为弟子开示一句,好吗?”
仙崖义梵禅师二话不说,随手拿起棍子,当头就给了他一棒。湛元禅师忽然间莫名其妙地挨了师父这一棒,一时不知所以然,愣了好一会儿,才告退回去。
一旁的昙荣和尚看了也是大惑不解,不明白仙崖义梵禅师这样做是何道理,便问他说:“你不是已经答应让湛元去参学了吗?怎么还打他呢?”
仙崖义梵禅师哈哈一笑,说:“我不是反对他去,只是等他学有所成之后,可就是一名学者了,我总不能对着学者挥他一拳吧!”
养心法语
学习是有阶段性的,就算是世间法的学习,也要经过国中、高中、大学、研究所等,学习必定依次第而行。一个国中毕业生,他就只能接受国中生所能承受的事务来担当;而大学毕业,就有大学程度不一样的担当了。
仙崖义梵禅师很清楚地懂得,在基础教育的时候,就让弟子先记得这一棒,会让他达到成功;假如说,等到弟子学成回来之后,再给他一棒,可能就会赶跑了他,那时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育了。
父母对儿女常常是“爱之深,责之切”,宁可提早给他一棒,免得将来难下这一棒。而师父教育徒弟的用心也是如此,就看弟子自己能不能体会这一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