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真情(1 / 1)

一股清新的风从神奇的侗乡吹来,让你感受到淡淡的乡愁,悠悠的乡思,浓浓的乡音,深深的乡情。这就是王启友散文给我的印象,这印象是深刻的,刻骨铭心的,久久挥之不去。

与作者的相识,是在那次湖南省第二届企(事)业文联会议上,作为一个侗家山寨里的作者,能够从大山深处走出自己的风格和影响来,实属不易。并能在工作之余写出许多让人心动的散文来,更是难得。的确,我是被他那化不开的乡情乡思所感动,写得是那样的优美、厚重、深沉,使人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沧桑之叹。仿佛随着他的思绪,梦同侗乡,走进侗寨,使人身临其境,徐徐融入一片风土人情之中。每一个篇章即是一朵山花随风摇动,思想的灵动则是作品的灵魂和神思。作者放飞艺术之鸟腱翅飞翔,一直飞向读者的心灵深处,在他们的心弦拨响一阵阵颤音,这颤音即是生活的脉动和时代的潮声。

作者供职于通道县交通局,散文可视为王启友的第二职业,他对散文写作有非常独到的见解:“除形散神不散外,写作时应把握好角度,运笔自然,情真味永,以小见大。”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印证了这些体验。无论是写山水游记,还是风土人情,还是生活感悟,都能从“出奇”入手,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从语言到构思,从切入生活角度到作品内涵,其匠心独具显示他的成熟和机智。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有一支描绘美,赋美以形的生花妙笔。足见其诗意浓烈,情感深厚。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功力和哲思的穿透,也是作者的灵性和思想深度的使然。

王启友的散文有时是口语化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形象、生动、传神、高雅而不流俗,呈现出生活的原色和底色,还透出底蕴丰厚的侗民族文化特色。作者笔下的山川,寄情山水,在山水间驰骋自己的想象,总是因情景发出思想和艺术之思,这就自然而然使作品增添了神彩。作者笔下的风情,语言朴实,真情感人,民族气息非常浓烈,使作品更具个性,更具艺术感染力。

艺无止境,希望已在散文创作上取得成绩的王启友,能有更多更好的散文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