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一生》(1 / 1)

世界童话大王 韩进 1931 字 6个月前

1855年4月2日,安徒生50岁生日,这一天,安徒生完成了30多万字的自传《我的一生》。

此前,安徒生很多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如安徒生的长篇小说《欧·多》和《只不过是一个提琴手》、童话《丑小鸭》等。早在27岁时,安徒生就开始写自传了。不过,一直没有发表,原稿直到安徒生死后50年——1926年才被人发现,现在存放在丹麦国家图书馆。这部写于1831的自传作品,既是安徒生为了治愈自己与莉葆初恋的创伤,同时向柯林家的小姐露易莎表明心迹而写的。1847年,德国为配合出版安徒生的童话全集,需要一篇介绍作者情况的文字,约请安徒生写了一篇《我的一生的童话》。德文版的《我的一生的童话》,虽然还只是一个概要式的简本,但却博得热诚地关心和同情。除德文外,很快又有了英译本,英译本的名字改为《我一生的真实经历》,在英国和美国同样受到欢迎。

从1852年开始,安徒生将他所写的童话一概称为“故事”。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书名呢?安徒生解释说:

这个书名我以为在我们的语言中,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是最适合于我的童话的。公共的共同意见给这朴素的叙事文和最富于幻想的描写冠以这个书名。儿童故事、寓言和叙事文在孩子、农民以及一般人中简称为“故事”。

1852年,第一部《故事集》出版,包括《一年的故事》、《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城垒上的一幅画》、《最后的一天》、《完全是真的》、《天鹅的巢》、《好心境》6篇童话。1853年又出版了第二部《故事集》,其中有《伤心事》、《各得其所》、《小鬼和小商人》、《一千年之内》、《柳树下的梦》几篇故事。

《柳树下的梦》写一对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故事。这是一篇用白描的手法写成的童话故事,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幻想和想像的成分了,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从这篇童话中,我们不难从中找到安徒生自身经历的影子。作品中的主人公克努得对约翰妮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而现实中的安徒生对珍妮·林德更怀有一种无言的爱,但结局却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没有希望的爱情。从这一时期起,像《柳树下的梦》这样现实性很强而幻想性几无的写实作品——安徒生称之为“故事”或者“新童话”,便成为他创作的主要特色,而这一时期,又是安徒生创作的多产期,到安徒生逝世前的两年,这类作品就有100多篇,占安徒生所有童话类作品的半数以上。

从《柳树下的梦》受到欢迎,安徒生似乎有了这样一个印象:凡是以他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来创作的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童话故事,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想到在国外畅销的小册子《我的一生的童话》,动了在国内出版传记的念头。安徒生想:“这是一件现成的事,只要把那本概要式的书整理整理,也可以剪去这样那样的过分光秃秃的没有叶子的树枝。”但安徒生又想,“如果能重新写一部自传,也许会把全部材料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上”,于是,安徒生做出决定:

我不打算把早些时候那本概要式的书拿出来,而打算写一本我一生的感受和得意之处的全新而完整的回忆录,记述我在人生道路上碰见的许多知名之士,记述在我的一生和整个环境中得到的印象,为下一代记下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可能多少对当代历史有点影响,也像是对上帝允许我忍耐什么、克服什么的明确说明,以激励许多人的斗争精神。

于是,从1853年秋天开始,安徒生在德文版和英文版的基础上,着手回忆录《我的一生》(中译本)的写作,至1855年4月2日安徒生50岁生日完成。

《我的一生》毫无疑问是安徒生又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全书共十五章,记载了安徒生50年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为人们准确了解安徒生、研究安徒生提供了第一手最权威的资料;也生动详尽地记录了安徒生在欧洲各国游历的经历,特别是结识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和艺术大师的情况,如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格林兄弟、沙米索、海涅、大仲马、小仲马、门德尔松等,又为人们研究欧洲19世纪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安徒生不是简单地回忆自己传奇性的经历,而是自觉地把自传作为他全部作品的注解。正如安徒生在书中所一再表白的:“我一生的历史,将是我的全部作品的最好的注解。”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他充分谈到了他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重要的不是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和信念去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因此,安徒生在开篇第一段就这样写道:

我的一生既幸运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个美好、曲折的童话。当我作为一个贫苦的、孤苦无助的孩子走向世界的时候,纵然有一个好心肠的仙女遇见我这么说:“现在选择你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奋斗目标吧,我愿根据你的智力的发展,在必要时引导和保护你去达到目的。”我的命中也注定我不会受到更恰当、更稳妥或者说更好的指导。我一生的历史将向全世界表明——有一个亲爱的上帝,是在指引着万物去获取美好的一切。

可以说,这段文字是人们读懂这部传记、也是了解安徒生其人的一把钥匙,从中可以看出安徒生人生态度和信念的一个基本视角——基督教信仰。类似的文字,作品中随处可见,譬如他说:

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条固定航线上向某个知名的地点进发——我在掌舵,我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掌管着风暴和海洋。上帝可以指引不同的方向。不管发生什么事,对我都是美好的。这种信仰,牢固地扎根在我的心中,并且使我快活。……我觉得我是个走运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对我充满了爱并且以赤诚相待,使我很少丧失对人性的信心。我感到从皇族到最穷的农民,都有高尚的人心在跳动。生活是乐事,公开地充满信心地信仰上帝和人类是乐事。……我的作品将要出版,愿上帝保佑它们!上帝会这样做的。

这种对上帝的信仰和崇拜,在安徒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了。他和母亲到人家田里拾麦穗时遭到追打,安徒生面对即将落到头上的鞭子,却能盯着管家的脸,正色道:“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14岁,安徒生离开家乡时,就相信自己一定是蒙上帝的眷顾;在哥本哈根生活没有着落,找剧院想当演员又被别人拒绝,这时他就不自觉把整个思绪集中在上帝那里,相信“当一切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时,上帝就会伸出援助之手”。还是这种信仰,给了安徒生生活和奋斗下去的毅力,也给了他信任别人,又不被自卑压垮的勇气,使他一生坚信,人生到处有爱、善良和美好。于是,每每处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安徒生都会祷告祈求上帝给他勇气和依靠,深信自己是特别蒙受上帝祝福的孩子,也深信在任何艰难困苦的背后,都会产生美好的结果,因为那位有情的上帝,在掌管他人生的明天。这种信念,使得这位敏感、内向的诗人,对人生之未来、世界之明天,都充满了信心和盼望。所以,50岁的安徒生用下面的文字来结束他的传记:

我一生到目前为止的经历,如今像一幅浓艳、美丽的油画展现在我面前,激励着我的信仰,甚至使我坚信好事从不幸中诞生,幸福从痛苦中产生。这是一首我所写不出来的思想比较深刻的诗。我感到我是走运的孩子,在我一生中那么多最高尚、最好的人都曾深情地、诚恳地对待我。我对人们的信任很少受过骗!那些辛酸、悲惨的日子本身也带有幸福的萌芽!我以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那些不断伸进我的生活中的手,也仍然给我带来过若干好处。

当我们向着上帝前进时,辛酸与痛苦在消失,留下的是一片美景,人们把它看作阴暗的天空里的虹彩。愿人们恰如其分地评价我,像我从心里评价他们一样!生命的自白对一切高尚、善良的人来说有一种神圣的忏悔的力量,因此,我在这里没有顾虑,坦率地大胆地随便说:好像坐在亲爱的朋友们中间似的,我叙述了我大半生的经历。

同年(1855年),安徒生出版了由彼得森插图的故事集,除前面提到的一些童话外,还有《区别》、《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老墓碑》、《笨汉汉斯》、《瓦尔都窗前一瞥》、《依卜和小克丽斯汀》、《最后的珠子》、《她是一个废物》、《两个姑娘》、《在辽远的北极》、《钱猪》等童话故事。1856年,这本插图故事集经过增订,收入《光荣的荆棘路》和《犹太女子》等篇后,再次出版。1857年,安徒生出版长篇小说《活下去还是不活》。从这一年的圣诞节开始,在到1862年的6年间,于每年的圣诞节前后,安徒生都要出版一本被称为《新的故事》的童话作品,共有6部近40篇,包括《单身汉的睡帽》、《一点成绩》、《老檞树的梦》、《识字课本》(以上1857年)、《沼泽王的女儿》、《赛跑者》、《钟渊》(以上1858年)、《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踩着面包走的女孩》、《守塔人奥列》、《安妮·莉斯贝》、《孩子们的闲话》、《一串珍珠》(以上1859年)、《笔和墨水》、《墓里的孩子》、《两只公鸡》、《美》、《沙丘的故事》(以上1860年)、《乘邮车来的十二位旅客》、《甲虫》、《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雪人》、《在养鸡场》、《新世纪的女神》(以上1861年)、《冰姑娘》、《蝴蝶》、《素琪》、《蜗牛和玫瑰树》、《古教堂的钟》(以上1862年)等。1864年,因为丹麦与德国发生战争,丹麦战败,安徒生有一年多没有出版童话。这样到了1865年的圣诞节,才出版《新的故事》的第七集,其中包括《磷火》、《风车》、《育婴室》、《金玉宝藏》、《大风把招牌吹动》、《银先令》、《波格伦姆》等7篇,1866年圣诞节出版了《新的故事》第八集,也是最后一集,其中有《藏着并不等于遗忘》、《看门人的儿子》、《迁居的日子》、《夏日痴》、《姑妈》、《癞蛤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