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难点解析(1 / 1)

1.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童话这一体裁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不论大人小孩都能脱口说出一两个童话故事,如《小红帽》、《海的女儿》等等。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建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并且谁都清楚,这里叙说的故事都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些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全是源于人类的幻想。如果说小红帽反映的是要防止装扮成外婆的狼一样的恶人,人鱼公主是对万物之灵的人的歌颂,那么这些现实的主题也只是通过幻想来作折射式的反映的。因而,可以这样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

2.童话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童话分成不同的类型,列表比较如下:

3.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幻想是通过其特具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的,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等。

夸张。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童话的夸张自有其特殊的规律,它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这种夸张具有假定性、比拟性、虚幻性、情节性。比如《格列佛游记》,通过对人物大小的夸张,虚拟了“小人国”和“大人国”两个假想国,所有的故事情节都从这极度夸张中发展而来,没有了夸张,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本身。不仅如此,童话中异彩纷呈的童话人物形象也是由夸张产生的。宝葫芦能说人话,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是拟人的夸张;木偶皮诺乔的鼻子一说慌话就变长,是变形的夸张;马良的神笔是神化的夸张;豌豆公主能感觉到40条垫被下面有一粒豌豆,是怪诞的夸张;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是象征的夸张。所以,童话的夸张是从童话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夸张,是从童话人物到童话情节的极度夸张,这种夸张成为童话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没有夸张,也就没有了童话中的幻想。

拟人。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拟人体的童话人物,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塑造的。在超人体与常人体童话中都离不开比拟,因为一个概念、一种观念、一种品质,都可以在拟人手法下变成童话人物。比如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中那个能说会道的“宝葫芦”,就是“不劳而获”寄生思想的人格化了的产物。严文井《春夏秋冬》还将四时变化的天气现象人格化,称冬天“是一个冷酷而又易于发怒的老人”,夏天“是一个脾气很坏的郁闷的青年人”, “冬有一个女儿,叫做春姑娘。夏有一个妹妹,叫做秋姑娘”。拟人手法的运用既使童话形象具备了人的特点,又保留了它作为物的某些基本属性,使童话形象具有了似幻犹真、亦真亦幻的美感。

假定。运用假定手法所写的童话,称之为超人体童话。假定可以是人物、事件、环境,教材就是从这三方面来例举的。巨人、灯神之类是假定的人物;耳朵、嘴巴被气跑了是假定的事件;安徒生笔下的海底皇宫是假定的环境(地点)。所谓假定,就是假设或虚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但假定又必须“合情合理”,能在童话环境中自圆其说,从而达到“假中见真”,折射式反映生活真实的目的。

除上述三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外,还有对比法、惩罚法、巧合法、误会法、反复法、梦幻法等其他表现手法。出于情节内容等方面的需要,同一篇童话中的表现手法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多种表现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

4.童话创作

教材根据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和体现这一特征的内容及形式因素入手,对童话创作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大胆展开想象,进行自由奇特的幻想;而想象又必须是孩子式的,只有符合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孩子所接受。

二是幻想必须要通过新奇有趣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来体现;而最能体现幻想特征的,是调动夸张、拟人、假定等多种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