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是安徽文坛的一个亮点,在各个重要的文学时期为安徽文坛争得了荣誉。20世纪50年代有《小八路》(边子正)和《我们一家人》(孙肖平)为代表的革命战争文学,60年代有《奇猎记》(苏平凡)为代表的新科幻文学,70年代有《新来的小石柱》(黄家佐)和《向阳院的故事》(徐瑛)为代表的儿童长篇小说。进入新时期,安徽儿童文学积极探索,快速发展,以较强的实力,日益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重镇,成为文学“皖军”的一支有生力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六部)为代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已经形成了一种明显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大自然文学,引起国内外儿童文学界的关注,被誉为新世纪中国儿童文苑“三面美学大旗”(幽默儿童文学、大幻想文学、大自然文学)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发展中的安徽儿童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儿童文学活动,积极营造发展安徽儿童文学的良好环境。新世纪以来,安徽儿童文学发展出现了一种令人鼓舞的好势头,连续召开了四届全省儿童文学创作会议。
2000年,为迎接新世纪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在黄山召开全省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暨儿童文学讲习班,重点培养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总结安徽儿童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大自然文学”的概念,认为安徽儿童文学的亮点之一是大自然文学,由此开始了大自然文学的提倡与研究。
2003年,适逢安徽省儿童文艺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第二届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暨大自然文学研讨会在黄山召开,旗帜鲜明地打出“大自然文学”的旗帜,对安徽发展大自然文学的优势、条件及趋势、方向做了专题研讨,成立了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制定了大自然文学创研规划。由于安徽儿童文学界的提倡,“大自然文学”成为新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中国儿童文学现象,受到理论界、创作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安徽儿童文学的强势品牌。
2007年1月15日至17日,第三届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暨儿童文学交流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以贯彻“两代会”精神、繁荣儿童文学创作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及安徽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五十余人济济一堂,全面总结安徽儿童文学创作,认真探讨发展安徽儿童文学的新举措,相互交流儿童文学创作体会,开展儿童文学“进校园”、“作家与小读者面对面”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安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
2008年3月8日至9日,第四届儿童文学创作会议暨儿童文学创作交流大会在合肥举行,会议以“创新、求实、奋进”为主题,各位作家介绍总结2007年创作情况,邀请著名作家、评论家介绍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情况,全面规划2008年安徽儿童文学创作,组织申报2008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选题,为新形势下安徽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描绘了美好的未来。来自全省各地50多名儿童文学创作、评论、教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以四次创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儿童文学活动,如成立安徽省幼儿文学研究会、大自然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开设大自然文学网站,开展儿童文学评奖,申报国家重点资助创作项目,举办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推介会、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如苏平凡科学文艺创作研讨会、边子正儿童文学创作50年座谈会、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伍美珍校园文学创作研讨会、王蜀大自然科幻探险文学创作研讨会、李秀英幼儿文学创作研讨会)等。儿童文苑氛围热烈,环境和谐,新人辈出,佳作不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相对稳定、有创作实力的作家队伍。在省委、省政府、省文联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安徽儿童文学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创作潜力、创作实力、结构合理的作家队伍。有从事理论研究的韩进、谭旭东、巢扬、薛贤荣、赵凯、吴尚华等作家,有从事大自然文学创作的刘先平、王蜀、陈曙光、邢思洁、王玲等作家,有从事儿童诗创作的赵家瑶、卞国福、潘仲龄、谢采筏、欧澄裁、李德民等作家,有从事寓言、童话创作的薛贤荣、陈忠义、胡祁人等作家,有从事散文创作的邢思洁、方志平、李维民等作家,有从事科幻创作的王蜀、王国刚、高翔宇等作家,有从事低幼文学创作的李秀英、王玲、陈龙银、陶丽等作家,有从事小说创作的徐瑛、雪涅、伍美珍、杨老黑、谢鑫、周玉冰、李素芹等作家,在儿童文学界都有自己的影响。徐瑛、赵家瑶、刘先平、薛贤荣等老一辈作家仍笔耕不辍,谢采筏、潘仲龄等中年作家更加成熟,杨老黑、陈曙光、伍美珍、王蜀、邢思洁、李秀英等一批青年作家成长很快,已经成为发展安徽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陶丽、李素芹等80后、90后儿童文学作家开始显露头角,还有不少以网络、博客、播客为平台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说,安徽儿童文学队伍的最大特点是门类齐全,老中青结合,新人辈出,充满朝气,团结和谐,发展潜力大。
三、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获得了儿童文学界的肯定与好评。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儿童文学作家已创作出版的作品达200多部,仅获国家级奖的就有10多项(次),获省部级奖的数十项(次)。在所有涉及儿童文学的“国家三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全国性评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蒲公英少儿文学奖)中,都有安徽儿童文学作品获奖。特别是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作品,赵家瑶、潘仲龄、李秀英的儿童诗,还被选入了国家审订通过的中小学教材。新时期安徽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有:刘先平的“东方之子刘先平大自然探险系列”、王蜀的“大自然少儿魔幻探险系列长篇小说”、伍美珍的校园文学“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王玲的环保童话“从小爱家园系列”、薛贤荣的寓言《得意的大灰狼》《戴手套的猫》、杨老黑的长篇侦探小说《JJ行动》、陈曙光的长篇小说《少女楼兰》、敬勇的科学童话《怪驼阿黑》《丛林神探》、卞国福的儿童诗《悠悠童音》、李秀英的《娃娃歌谣》等。儿童文学研究方面有薛贤荣的《寓言学概论》、巢扬的《幼儿文学概论》,以及韩进的《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源流》《高士其评传》《陈伯吹评传》《安徒生传》等。这些作品共同展现了儿童文学“皖军”的创作实绩。
安徽还是原创儿童文学出版的重要阵地之一。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为主,出版了《中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原理》《寓言学概论》《童话学》《爱的文学》《鹅背驮着的童话》《韦苇与儿童文学》《刘先平大自然文学评论集》等有一定影响的理论著作,《高士其全集》《秦文君文集》《山野寻趣》《向阳院的故事》《小八路》《红树林飞韵》《快乐儿歌百首》《鸽子树的传说》《世纪畅想曲》《林焕彰儿童诗选》《童话选刊》等优秀作品,以及“中国童话界新作系列”“中华鲟儿童文学创作丛书”“青春风景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科幻新作系列”“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创作丛书”“天柱文学丛书”“小魔袋寓言丛书”“小橘灯·美文系列”等原创儿童文学丛书。安徽的《课外生活》《红蜻蜓》《少年博览》《少儿画王》《娃娃乐园》等儿童刊物也都发表了大量儿童文学创作。我国当代著名冰心、高士其、严文井、陈伯吹、袁鹰、叶君健、葛翠琳、孙幼军、金波、樊发稼、高洪波、叶永烈、刘先平、冰波、杨鹏、星河、彭学军、张洁、殷健灵等几乎当代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安徽出版过作品。安徽出版对安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高擎“大自然文学”旗帜,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当前文学繁荣作出贡献。大自然文学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概念,是在20世纪中后期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这一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文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未来的自觉选择,唤起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以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为示范,陈曙光、王蜀、杨老黑、程亚新等一批作家,也自觉实践这一文学主张,走向大自然,创作大自然文学作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学,安徽有驰名中外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美妙山水,有一批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作家深入大自然、创作大自然文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安徽当仁不让地高举大自然文学的旗帜,集中一部分作家的创作力量,倾心打造大自然文学精品,服务读者,服务社会,服务时代。安徽提倡大自然文学对当前繁荣文学创作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和谐主题,大自然文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更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具有无比的创作生命力和不朽的文学魅力;
二是创新文学观念,以大自然为审美反映对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反映内容,以人文关怀为美学特征,颠覆了“文学即人学”的传统文学观,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三是创造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学品种,一种融纪实性、知识性、故事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一种特有的“大自然文学体”,可以有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样式;
四是创新了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大自然文学是用脚丈量大地的文学,是作家走出来的文学,是行与知、行与思的文学。
综观新世纪安徽儿童文学的发展,虽然有深厚的文学传统与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安徽文坛的亮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但也存在需要引起足够注意的地方:一是缺乏一批能够传之久远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一流作品,精品力作不多;二是作家创新力、原创力有待提高,要加强学习,要拉高追求目标,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三是缺乏强有力的创作团队,缺乏科学有序的创作规划,缺乏有影响力的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文学素质需要提高;四是文学批评与评论滞后,对重点作家作品研究不够,推介不力,舆论支持不足,安徽儿童文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有限。
可以说,安徽儿童文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呼唤精品而且能够产生精品的新时代。作家精品意识觉醒,“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成为众多安徽儿童文学作家的自觉追求。很多作家已经有意识地放慢创作速度,自觉总结创作经验,自觉学习充电,安徽儿童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整体转型期间,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精品力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变创作观念,形成扶持机制,推出精品力作。在继续高举大自然文学旗帜的同时,鼓励作家坚守个性追求、坚守艺术审美、坚守儿童本位,充分发挥个人的创作优势,鼓励各种文学形态共同繁荣。需要有计划地重点策划一批重点作家推出一批重点作品,重点引导推荐一批有志于儿童文学的新人新作在全国产生影响,同时加强组织儿童文学作家与出版的联系,加强安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阅读推广,加强对安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加强对安徽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走出去”的推介工作,为安徽儿童文学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载《文艺百家》,2008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