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近代至五四时期)(1 / 1)

儿童文学的“自觉”,是指社会开始意识到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文学要求,而有意识地为儿童创作,并使儿童文学在事实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进而从一般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在20世纪初叶。这一时期,以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与1919年5月4日的爱国反帝运动为中心,形成了辛亥革命与五四这样两个永彪史册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成为两个永放光辉的“儿童文学”时期,跨越这两个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实现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飞跃。

儿童文学的自觉与许多历史因素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某些有迹可寻的社会运动的产物,最明显的是‘发现了儿童’。”而如果没有像严复、梁启超、孙毓修、茅盾、鲁迅、周作人、郑振铎、黎锦晖、叶圣陶、冰心等这样几位无法预言的天才人物出现,儿童还是不会被发现,中国儿童文学也无以走向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