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画书的概念
广泛意义上,有图画的书,就可以叫图画书。更进一步区分,文字为主、插图为辅的图画书与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有显然不同,一般将后者称作图画书,将前者称作插图本的书。以图画为主的图画书非常广泛,连环画就是以图画为主要表达媒介的一种,还有图画故事、卡通读物、动漫文学等。
这里所讲的图画书是更狭义上的新世纪以来才成为一种明显的儿童文学现象的图画文学,与英文的“picture book”相对应,与日文的“绘本”相对应。
什么是图画书?如何给它下一个简明的定义?还是应该从图画书的最基本特征图画说起。图画和文字融合在一起的图画书,首先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读者应该是幼儿,是幼儿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梅子涵说:“在儿童文学里,图画书是一个重要和基础的种类。图画书和有插图的书是有区别的。图画书的面貌是几乎每一页都有图画,而每一页上文字很少,或者连文字也没有。图画直接在讲故事了,图画成为‘语言’。图画书的出现,图画书的丰富多彩,使得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书籍,有了真正的丰富多彩和童年面貌。”
英国儿童文学研究者李利安·H·史密斯在《儿童文学论》“图画书”一章中,用例子来解释什么是图画书,书中写道:“一个男孩子和弟弟坐在一起看维廉·尼克松的《聪明的彼尔》。哥哥对弟弟说:‘脱米,你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只要挨页儿翻,看画就能明白故事。’”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图画书的性质,即用绘画来讲述故事,只要“挨页儿翻”,故事情节便会随图自然展开。
日本图画书专家松居直对图画书的定义更严格有趣。他说:“把图画只是作为对文章的补充和说明,或是为了加上图画让孩子看了高兴,这类书都不能称之为图画书。什么叫图画书?图画书是文章说话,图画也说话,文章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都在说话,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假如用数学式来写图画书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画=有插画的书,文×画=图画书。”
这说明在图画书中,如果有文字,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是融合在一起的,图文共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单纯将文字和图画配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图画书。
真正的图画书是指以幼儿为主要阅读者,是幼儿文学的代名词。幼儿接受图画书的主要方式是一边翻看画面,一边听大人阅读文字。即使幼儿不识字,她也会根据大人讲述的故事记忆在翻阅画面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甚至通过直观的图画感受连续画面后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创作故事,这也是无字图画书带给孩子的神奇魅力。
给孩子的图画书(也有为成人创作阅读的成人绘本),和其他儿童文学样式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价值。梅子涵说:“把一本书放到一个幼童的手里,一个人一生的阅读也就正式开始。这是一件隆重的事。……把一本书放到一个幼童的手里,这一本书一定应该是有图画的。有图画的书才是适合的,这是几百年前就认识的道理。”“一个孩子,尤其在当今的社会,没有看见、阅读过图画书,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和没有看见过玩具一样,没有看见过草地一样,那是童年不完整的表现。图画书实在是一个很特别的花园。”孩子可以从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因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特别能培养孩子对图像的阅读力、语言表达力、思维创新力、幻想创造力。
二、图画书的类型
综合图画内容、表现形式和读者等多方面因素,可以将图画书分为无字图画书、玩具图画书、故事图画书、知识图画书、婴幼儿图画书。
无字图画书是最典型的图画书、真正的图画书,最能体现图画书就是通过画面来讲述内容的书的本质特征。有些图画书是专门为不识字的幼儿创作的,供他们在翻看美妙的画面时,通过视觉冲击,激活想象,启发智力,完成图画欣赏向语言表达的跨越。
玩具书图画书又叫“设置‘机关’的图画书”。所谓“设置‘机关’”,是指通过剪切、镂空、挖洞、遮挡、伸缩立体图形等方式,使画面出现丰富变化,展示空间效果的图画书,这种图画书比较充分地显示出图画书的创意性。设置“机关”的图画书,往往是利用图画的接续性来设置“机关”,让孩子在翻看过程中,通过画面或空间意想不到的新奇变化,展示玩具图画书的游戏功能和娱乐魅力。
故事图画书是最常见的图画书,以讲述故事为目的,根据故事题材的不同,主要有民间故事、幻想故事、写实故事三大类。
知识图画书是以传递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图画书,又可以分为故事型和非故事型两类。
婴幼儿图画书是从读者的特殊性来分类的,主要指还没有进入幼儿园学习的一岁到两岁还没有语言能力的小小孩。这类图画书画面大,颜色鲜亮,字很少甚至无字,形象一般是婴幼儿熟悉的身边的人和物,给孩子一种认同感。因为孩子太小,不识字,拿不动,耐心差,通常是在与大人的互动下,以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给年幼的孩子一种快乐的阅读和聆听,给年轻的家庭一种欢乐的氛围和幸福。
三、图画书的特征
图画书具有一般图画文学的形象的直观性、构图的连续性、画面的趣味性、整体的儿童性等四个基本特征外,其独特的文体特征是图文合一性。
讨论图画书的特征,离不开图画书的图文关系,因为正是图文合一的特殊关系,使图画书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
传统的儿童读物都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一部分以图为主的读物,文字处于从属的说明状态;而另一部分插图儿童读物,则文为主图为辅,文字独立而完整地表现内容,图画承担画龙点睛的提示作用。在图文的地位和结合方式上,图画书与传统的插图儿童读物有本质区别,图文通常具有同等的地位,图文以各自的表意功能,实现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合一,协调配合甚至达到不可分割的程度,而传统的图画文学读物,往往文图分离开来,仍然可以独立地表现内容。
无字图画书可以看作图文完全合一到达极致状态的范本。无字图画书的图画本身就是传情表意的“语言”,或者说文字表达的内容已经融合在画面中,以图的方式存在并呈现。那些有字的图画书,文字又并非是图画的从属、附庸,而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发挥着特殊的功能,诸如表现图画难以表现的内容、拓展故事的内涵、引导图画的意义指向、连接画面等。
二、图画书的表现手法
图画书的表现手法突出体现在图画这一特殊媒介上,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强调画面的动作性
图画书要用图说故事。“用图说故事动作第一”,“我们要用图说故事,图就要能传达够多的讯息,让读者在我们的安排下,把讯息组织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图要画什么才能明确地传达讯息?动作。人的目光容易被什么吸引?就是在动的东西”。
(二)利用图画的隐喻性
图画有两种基本的传达方式。一是指涉,即呈现某样东西的图画就是传达那样东西,一个苹果的绘画符号就是苹果这种水果,一目了然。一是示意,即用图画表达抽象的意念。状态、想法等无法直接说明的东西,需要通过画面的变化、组合,营造一种整体的氛围,来暗示或象征要传达的东西。图画具有示意功能,就可以进行隐喻。隐喻就是作者通过别有用心的构图,别出心裁地表现,把要表达的内容融到画面里,不直接用文字写出来,起到“此处无字胜有字”的艺术效果。
(三)重视图画的视觉效果
画是图画书的视觉语言,图画书就是以直观的视觉形象给人看,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接受效果。视觉效果体现在色彩、形状、构图、线条、人物、形象、背景等图画要素构成的整体视觉印象和感受,对比、夸张、变形、联想等是突出视觉效果常用的表现手法。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抓不住眼球,视觉平淡没有特点的图画不仅不能吸引儿童读者的继续阅读,也无力承担传达内容的重任。
(四)突出图画的色彩表现
图画书是“用颜色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梅子涵语)。色彩是图画的语言,图画是用色彩来讲故事,黑白是最基本的两种色彩,也是效果反差最大的对比色。图画色彩的丰富性如同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无穷,色彩本身就是故事,就是心情,就是世界,就是生活,就是心灵,选择什么样的色彩恰到好处地表达内容,是对图画家绘画能力的考验,也是图画书成败的关键。
(五)保持画面的连续性
图画书用图画来讲故事,故事的发展是通过一幅幅连续的画来展示,画面之间间隙的中断和叙述的跳跃,除文字可以铺路引向外,画与画之间的设置,成为“画面语言”重要的内在联系,类似文章有贯穿全文的文气,特别是无字图画书,画面的连续性更为重要。图画书中画面的位置无外乎两种情形:一是这两幅画同处于一个翻开的页面,这是图画书最常采用的画面形式;一是需要翻页才能看到下一个画面。通常将画面连续起来的方法是前后呼应,类似事物的呼应、人物的呼应、场景的呼应、色彩的呼应、情绪的呼应、语言的呼应,等等。相邻的画面如有上述类似的信息呼应,读者就会感受到画面是连续的,故事在进行中。
(六)讲究图画的叙述节奏
连续性的画面就要有节奏有秩序,不然连续起来的画面就会混乱,讲不清故事,讲不好故事。既然画是图画书的语言,也就要讲究语气,讲究断句,讲究韵律,讲究修辞,而节奏是最基本的讲述故事中的换气。节奏不仅仅指画面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速度,也指改变画面大小、留白、色彩、视角等产生变化带来的空间节奏,在一幅画面中不同形象的位置、大小、动静的对比,也应传达出与故事相和谐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