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潮州的大颠宝通和尚,俗姓陈,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广东潮阳人。他与药山惟俨禅师同在西山惠照禅师的门下出家,又一同到湖南衡山参礼石头希迁禅师,成为希迁禅师的法嗣弟子。后来又回到潮阳,建立灵山寺。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至潮州时曾去拜访大颠禅师,二人结为好友。
某天,一位长久以来都精进读经、禅坐的僧人,却苦于找不到方法和技巧,不知道该如何用功才能契入佛法大要,特地来拜访大颠宝通禅师。
僧人见到禅师,恭敬请示:“请问禅师,人生犹如苦海,时有大波大浪,我们应该以什么为舟筏,才能帮助我们安然渡过苦海,到达彼岸呢?”
大颠禅师说:“以木头为船筏,就可以通过苦海了。”
僧人本以为大颠禅师会说出一番大道理,没想到竟是如此平凡的答案,不禁心生怀疑,又再次提问:“只是这样,就可以得度了吗?”
大颠禅师淡淡地回答:“盲者依前盲,哑者依前哑!”
僧人再问:“禅师,在盲哑人前,您是怎么样得度呢?”
大颠禅师说:“心通一切通,何在乎江海风浪?”
养心法语
大颠宝通禅师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交过手。当时韩愈被贬谪到潮阳,曾特地前往拜访大颠,但他闭眼不见。韩愈等待将近半日,直到侍者敲磬,希望禅师出定会客,并在禅师的耳边轻轻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韩愈即刻抱拳告辞,并说:“不必,已于侍者口边得到入处。”
这一位不开口能降伏韩愈的大颠禅师,现有人问他,如何渡过爱河千尺浪,生死无边海?他以平常心说,船筏可以渡江海,若再要深入,心中的慈航还不能得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