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海:英国侵略者占据的第一目标(1 / 1)

定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突出表现在它是当时英国侵略者占据的第一目标,是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一个总司令部。

定海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舟山群岛的西部,居我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处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海面上,不仅是浙东重要城市宁波的藩篱,而且也是南北航道的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此外,该岛地处北纬29°56'—30°15'和东经120°15'—121°40'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定海的战略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一开始就使该岛成为西方殖民者的觊觎之地。

早在16世纪末,最先来中国的西方殖民者葡萄牙人就曾在宁波、舟山一带兼做商人和海盗,“剽劫行旅""掠买良民”,并一度窃据舟山的双屿港。①1685年,清政府下令开放海禁,开辟云台山、宁波、厦门、广州四处为通商口岸。从此,作为宁波门户的定海成了洋商来浙江贸易的驻地。洋商来浙江后即将货船停泊在定海一带。定海设立县城后,监督张圣诏还在城外修筑红毛馆,为洋商提供居住之所。1757年,在清政府为保护封建经济和防范外人活动关闭宁波等三处通商口岸之后,洋商仍然十分重视宁波、舟山一带的贸易地位。就在清政府关闭宁波的当年,英商华苗殊就驾船来定海,要求互市。①1793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向清政府提出开辟浙江宁波、舟山为通商口岸和割让舟山岛屿一处的要求,并在舟山一带进行长时间的停留,重新绘制舟山群岛的航线图,考察当地的物产人情、军事设施,认为“在欧洲城市中,定海非常近似威尼斯,不过较小一点”②。这次,英国侵略者的要求并没有得逞,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朝政府理所当然的拒绝。③

19世纪30年代,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鸦片贸易的扩大,英国侵略者占领中国沿海岛屿的野心也愈来愈强烈。1830年,47名主要与鸦片贸易有关的英商联合上书英国议会,呼吁英国政府“采取与国家相称的决定,在靠近中国的沿海地区取得岛屿一处”,以保护英国的对华贸易。④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英国侵略者对占领哪一岛屿的问题意见不一,有主张占领舟山或厦门的,也有主张占领香港或台湾的。1839年,英国侵略者在正式发动侵略战争的前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英国政府倾向先占领舟山。11月4日,英国首相巴麦尊在致义律的训令中指示英国军队在中国行动的第一步是封锁珠江,第二步即占领舟山群岛,拦截沿海商船。巴麦尊在给海军部下达的命令中进一步做了明确的说明,指出:“这支远征军之进入中国海,意在占领中国沿海的某处岛屿,以之作为供应与行动基地。指挥远征军的海军司令必须有权便宜行事,按照他就地取得的情报,选择所要占领的岛屿。不过他应该选择这样的岛屿:它要有良好而安全的停泊港;它要便于防御中国方面任何攻击;如果情况需要永久占领,它要便于永久占有。陛下政府倾向于相信舟山群岛中的一岛很合乎这样的要求;该岛当广州、北京之间的中途,接近可航大江的三角洲,从许多方面考虑,适于做总司令部。”①

英国政府将定海作为占据的第一个目标,他们看中的首先就是定海的战略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1840年6月22日《澳门新闻纸》上的一篇文章对英军为什么首先要占领舟山进行了解释,它指出“论及兵丁驻扎之处,众人之意见不同,大抵舟山岛,乃系现在兵丁驻扎之处。因见此岛乃系在中国之中,邻近之处皆系富厚省分,又与产茶叶、丝发之省分相近,即在其内地之港口,亦系甚好,可为外国贸易之大市镇。我等若由中国人手内夺得此岛,即定必令此岛比广东省城更为紧要,其路程虽系略远,而经过台湾之港口,大半年虽系有暴风之险,惟舟山天气甚好,土地肥美,而居民亦甚稠密。在此岛上有定海城,即在于〔如〕今亦系大贸易之处。此岛之样子,正与新奇〔加〕坡相同,大抵比新奇〔加〕坡更宽大”②。

后来随军来华作战的英国士兵宾汉在其所著的《英军在华作战记》一书中对占领舟山的意义也进行了充分估计。他说:“舟山岛的资源蕴藏丰富,假如有一个好政府,抽适当的商税,很快就能支付本岛一切费用而尚有余。该岛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的外边,成为南北间的商业枢纽,又因地近扬子江和黄河,如要设立一支军队,迫使中国遵守最后所可能订立的条约条款,这里是最合适的地点了。”③

因此,英军在1840年7月攻陷定海后即在那里安营扎寨,添设炮台,加强军事设施,并设立伪知县,张贴告示:“示谕定民,令其接济”①,对当地人民实行殖民统治。

1841年2月,英军撤出定海,这是义律个人做出的决定。1841年1月,英军在广州攻占大角、沙角炮台,义律与琦善擅自签订《穿鼻草约》,双方规定香港割让给英国,英军退出沙角和定海。虽然英国政府决定首先占据舟山,并有长期占领的打算,巴麦尊曾明确表示“陛下政府是有意于要永久占有这样地方的”②。但同时他在训令中又表示侵华英军司令“有权便宜行事,按照他就地取得的情报,选择所要占领的岛屿”③。因此,义律个人认为自己有权做这样的决定。当然,义律放弃占领定海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定海的贸易地位远不如香港。鸦片贩子马地臣④、查顿⑤、马士⑥对此做过分析。

义律放弃定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英军在舟山遇到原先没有想象到的困难。英军占领定海后,定海人民实行坚壁清野,断绝英军的一切物资供应,一位英国侵略者这样描述他们当时所处的处境:“街上难得看见一个中国人,没有可能得到新鲜食物。城的附近看不见公鸡和母鸡,就是听到一只鸟叫,也难得再叫了。从军的非战斗人员整天在沟渠里垂钓,四周围着仆役,专等收买第一条鱼。就连蔬菜的可怜的供给都停止了。”⑦随之而来的是英军遭受疫病的严重威胁。在7月到12月的短短5个多月里,在一支不超过4000人的军队里,仅住院人次就达5329次之多,死亡有418人。①这样,英军撤出定海也就成了“必要的行动”。

此外,义律要想从清政府手中要回拿布夫人、安突德等被俘人员,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军队撤出定海。伊里布来浙江后,一直将英军撤出定海作为释放俘虏的先决条件。英军在几次争取清政府释放俘虏的努力失败后认识到“假如不放弃舟山,那么安突德陆军上尉、的吉利士海军少校、拿布夫人,以及其他在宁波的俘虏是不会得到释放的”②。因此,他们认为暂时放弃定海是明智之举。

但是,1841年2月英军撤出定海并不意味着英国政府此时已放弃了占领定海的打算。4月30日,英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召回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大臣,重新占领舟山,务期完全达到侵略目的。9月,英军在攻陷定海后再次将舟山作为英军的总司令部。他们在定海“派兵把守城门,搜查进出之人,城内居民之未及迁避者,按户散给钱文……铺面不准关闭,日用重价购买,要结人心。并在岭港、沈家门、三江等处,安设帐房。逆船分绕各岙,停泊游奕,阻我大兵去路”③。同时,他们还在岛内发布文告,宣布“英军将在区内设立军政府,以便保护善良,惩治奸顽……凡能在本政府管治下谨守秩序,服从命令之良民,本政府保证给予扶助及保护。为使居民在遭受冤屈虐待时得到一切伸雪的便利,以及使他们能向军政府诉愿,兹特任命丹尼斯陆军上尉为本政府军政长官”④。1842年2月,璞鼎查还公然宣布“香港与定海将要作为自由港,对于任何国家的任何船只,不收任何种的关税、港口税和其他捐税”⑤。一直到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国在达到全部侵略目标后才最后决定放弃对定海的永久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