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中,柔克义不但是美国政府内主张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积极推动者,而且也是最早主张将退款用于兴学的美国官员。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外交家和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实际制定者,柔克义对通过吸引中国学生来美留学以扩大美国的影响情有独钟。1905年2月,他就曾写信给一位美国参议员,呼吁他支持国会通过法案,允许西点军校向中国学生开放,指出:“我不能设想还有比向他们提供我们的教育设施更为有益的事——不仅对他们来说,而且最终对我们来说。从与许多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中国官员的长期接触中,我很负责任地肯定这些人对他们国家和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绝对是符合我们利益的。已有不少中国的海军军官在美国接受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已享有盛名。我相信如果有可能允许中国学生进入西点军校,将会获得同样令人满意的结果。”①
1905年4月,柔克义在来华前夕就如何归还部分庚子赔款征询清朝驻美公使梁诚的意见时,便提出退还的庚子赔款的用途问题,授意清政府最好答应将退款用于设立学堂、派遣中国学生留学,这将有助于退款的决定在美国获得支持和通过。会后,梁诚即致函外务部,转达此意,建议清政府在柔克义抵京谒见时,“倘蒙标此宗旨明白宣示,俾得接洽。则机轴愈紧,成功愈易”②。7月12日,柔克义在来华后写给罗斯福总统建议尽快落实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信中,也极力劝说罗斯福支持将退款用于教育,坚决反对康乃尔大学教授精琪(JeremiahJenks)提出的将退款用于清政府货币改革的建议,指出这一方案不切实际,强调接受现代教育是目前中国各项改革事业中所急需的,只有它才能确保中国的生存,并且清政府已答应保证将退款完全用于教育,并很可能会要求我们参与这一教育基金的管理。③1906年5月3日,他在写给国务卿罗脱的信中,再次强调接受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益的事情。④
1908年5月25日在美国国会通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决议之后,在与清政府讨论退款方式的过程中,柔克义极力胁迫清政府必须将退款完全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在5月25日收到国务卿的退款指示后,柔克义故意没有立即照会外务部,而是非正式地通知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询问清政府是否有贯彻三年前向他本人多次做出的将退还庚子赔款用于兴学的诺言。6月10日,柔克义在与唐绍仪、梁敦彦会谈过程中,应后者的要求,柔克义递交了他拟订的清政府致美国政府照会和他本人致清政府照会的草案,供清政府参考。6月30日,对梁敦彦送来的外务部照会草案略去有关声明退还的方式将按美国政府的安排、成立教育使团的文字,柔克义当即表示不能接受,要求梁敦彦转告庆亲王奕助:如果外务部送给美国政府的是这样一个照会的话,我担心总统将不会放弃庚子赔款的权利。如果中国希望美国放弃这种无容置疑的权利的话,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向总统证明他这样做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在一个确定的年限内成立一个大规模的派往美国的教育使团,这对总统将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有助于中国实现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目标,但中国派遣教育使团的决心必须明确、正式地表达出来。7月9日,在与唐绍仪的会谈中,柔克义再次强调:如果中国希望美国早日归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话,清政府必须对派遣学生留美计划、学生人数和实行年限做出明确的声明,实行年限应该与庚子赔款的退还期相同。最后,柔克义与唐绍仪就派遣中国学生赴美达成一致意见,商定前四年每年选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学习期为八年,此后为每年50人。但为了显示这一方案完全出于清政府的意志,避免外界将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看成是归还赔款的一个先决条件,唐绍仪建议将有关派遣留学的具体计划与正式照会分开,以附件形式发送。7月11日,对梁敦彦送来的照会的附件草稿遗漏实行年限,柔克义在
第一段的第六行和第七行补上“直至赔款付清为止”一句,要求梁敦彦拿回去再加以修改;他本人原计划这一天送给清政府的照会也没有发出。7月14日,柔克义亲自拜访外务部,在确知清政府的照会完全满足了他的要求之后,才与外务部正式互换照会。①
与此同时,为保证庚款兴学的计划不被推翻,柔克义还想方设法挫败清政府和美国一些外交官主张将退款挪作创办东三省实业银行的图谋。当时,为了与日、俄争夺对中国东三省的控制权,美国政府内部在退款用途问题上再次出现不同声音。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司戴德和助理国务卿威尔逊等官员极力主张与清政府合作,将退款用于东三省的开发,以削弱和抵制日、俄两国在东三省的势力和影响。柔克义则坚决反对司戴德的这一倡议和活动,并通过国务卿罗脱下达指示,责令司戴德停止这方面的活动,不要插手庚子赔款的退款问题,明确交待退款问题的所有安排将完全由美国驻北京公使处理。①
同样,清政府本意也不赞同将退款全部直接用于兴学,更希望将退款首先用于东三省的开发,以其余利再用于兴学。因此,清政府在与柔克义就庚款用途问题互换照会的次日,即7月15日,便任命唐绍仪为赴美特使前往华盛顿,名义上感谢美国退款,实则有意劝说美国政府改变庚子赔款用途,支持将退还的庚子赔款首先用于振兴东三省实业计划。柔克义在得知这一内情之后,也极力加以阻止。他立即写信给国务院,汇报唐绍仪访美的真实意图,建议美国政府不要接受清政府的方案,指出中国的财源愈来愈拮据,财政改革没有任何前景,如果将退还的庚子赔款用于东三省实业银行借款的担保,很有可能过了几年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即由于缺乏财政的支持而被停止;从长远来说,将退款用于教育使团的派遣肯定比用在不可靠的东三省实业银行更有价值。②为使美国政府拒绝唐绍仪的游说,柔克义甚至不惜诋毁唐绍仪的个人能力,他在7月30日写给国务卿的信中说,唐绍仪与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对财政、政治经济问题完全无知;虽然他的英文不错,也了解一些西方知识,但无论是从中国人的标准来看,还是从我们的标准来看,他都不能称为是一个有很好教育的人。③在接到柔克义的通报之后,美国国务院在唐绍仪来访之前即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全国广泛公开发表7月14日清政府的照会,“让世人都知道中国将用退还的庚子赔款派学生来美留学”④,以杜绝唐绍仪来美后提出将退款用于东三省借款的方案。美国国务院官员称赞柔克义“很出色地处理了这件事”①,在挫败将庚款用于东三省实业开发的图谋之后,柔克义又在驻华公使任上再接再厉,将庚款兴学计划具体落实到位,做成定案。1908年10月31日,柔克义将他与清政府共同制订的《派遣美国留学生章程草案》译送国务院,并于当日致电国务卿罗脱,表示他与清政府达成的这个选派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规划已完全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建议美国政府从1909年1月1日起开始退款,指出如果这一提议获得您的批准,这可使中国政府立即执行目前的计划:招考首批留美学生,设立预备学
校,并可望第一批学生至迟不晚于明年秋季之前抵达美国开始学习。②他的这一建议很快被美国政府采纳,12月28日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宣布免除的部分庚子赔款将于1909年1月1日起开始退还中国。③
另外,柔克义也继续做清政府方面工作,频频与外务部交涉,敦促清政府尽快落实庚款兴学计划。1908年12月9日,他就退款的使用问题照会外务部,要求清政府“应声叙减收之款,系与派生留学一事紧接牵连”,并“应声明每年所减之还款拨出若干以办学务”,指出只有这样,“美政府方可抵拒或强迫中国将此减还之款改作他用”。④1909年3月20日,柔克义又照会外务部,催促清政府尽快选拔留美学生,
指出第一批学生赴美留学之期将至,美国方面已为接收中国留学生做好准备,“外部愿中国速选学生筹备一切,迅来美国就学为盼”⑤。5月14日,柔克义再次向外务部施压,对清政府迟迟不履行去年10月间达成的《派遣美国留学生章程草案》以及对他的照会未做反应提出强烈抗议,指出根据去年达成的草案,“贵部大臣与本大臣均以此事草章所有应行酌改之处,自必无难办理定卜,于会晤时即可核定,心虽如此设想,而事则惜与愿违。在此三个月中,本大臣迭与那中堂、梁大臣提及此事,催请按照草章及面谈所定之章,即行办理,岂料迄今未曾施行一事。在上年虽曾将留学一事电达政府,美政府也曾允减收之款,即由本年正月起算,然细阅上年七月十四号来照所言之意旨,似系至今全行更变。迨至本年前两月间复行照会此事,迄未准复,更足见系于原所商定之法,均不愿照行”①。柔克义最后威胁外务部:“如中政府不按上年七月十四号所云办法及草案速行酌定,本大臣无法,祗可达知美政府将现行减收之法停办,俟贵国将派生赴美留学生之章定妥,再行议订减收之法。”②正是在柔克义的一再交涉和敦促之下,1909年7月10日清政府颁布《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正式启动留美计划。“游美肄业馆”便是今日清华大学的前身,它于成立的翌年10月即因地处“清华园”,更名为“清华学堂”。
综上所述,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是在柔克义任驻华公使任上得以完成的。可以说,柔克义自始至终是美国政府中促成退款兴学的关键人物之一。如果追溯今日清华大学的历史,不能不说柔克义所起的作用。并且,作为19世纪美国政府中难得的一位身兼汉学家的外交家,柔克义也是晚清中美关系中一位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的人物。
原载《史学月刊》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