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系1978级 于琪林
1966年,中国爆发了“**”,伴随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大学也停止了招生。中国青年响应号召,开始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我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我长达7年的兵团战士生涯。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临走前,爷爷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你别看现在停止了大学招生,我相信将来你们一定还有读书的机会。咱们家有读书的传统,你的父母,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大学毕业了,现在只有你读书最少……到了农村,你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坚持学习,只要有一线希望,一定争取上大学。”
我们是1968年7月坐火车来到黑龙江的,正是在那一年的7月,毛主席指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
然而,兵团却一直到1970年以后才落实这个批示。随着“白卷先生”事件的逐步升温,我们连队开始逐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两年内先后走了三个知青去上大学。我清楚地记得,1973年连队又一次推荐优秀青年上大学,当时在连队里我的呼声最高,因为我们连只有两个1966届高中毕业生,而另一个已经困退回城了。
但是连队指导员找到我说:“现在推荐你去上大学的人非常多,但连队工作更加需要你,所以我们研究的结果还是决定让你留下来。”
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但是我只能服从领导安排。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很久,我才知道,还是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我最终没有通过政审。
在连队的6年多时间里,我的确一直坚持读书,那个时候除马克思、列宁的书和毛主席著作以外,也找不到别的书读。除了读政治书籍,我多数时间是用来学习外语。当时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开始了“业余外语广播讲座”,我就买了一台单管收音机,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学习外语,从初级班、中级班一直读到了提高班。
1974年初,“**”的很多矛盾已经初现端倪,上山下乡虽然解决了7届毕业生(1966—1968届高中毕业生及1966—1969届初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各大城市的教师队伍开始后继乏人了。于是,1974年1月,我和连里的几个1967届高中毕业生非常容易地通过了政审和体检,来到北京当了一名中学教师。现在想起来,正是中学教师的经历以及相对优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才促使我有机会通过高考上大学。我的数学和物理学习基本上是在当中学老师的这3年时间里完成的。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长达10年的“**”,接着国家决定恢复高考。这在我的一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想到了爷爷当年的提醒,想到了父母的期望,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高考。要知道,“老三届”的高中生离开学校十几年了,加上年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30岁,很多都放弃了高考。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只有不足半年的准备时间,由于我们已经中断学习十几年,没有考试经验,加上我准备得不够充分,我没有考过1977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当时的我非常沮丧,觉得真是无颜面对家中父老,特别是爷爷的嘱托和期望。
当我得知1978年“老三届”毕业生仍然可以参加高考时,真的是高兴得跳了起来!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的理想学校——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