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新长征杯”接力比赛(1 / 1)

体育系1978级 李美英

18岁那一年,我高中毕业。当时,自己并不知道毕业后要干什么工作,只是听学校说可以考大学了。我把北京作为上大学的首选,接到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天,我激动得一夜没有睡觉,能够来北京上大学,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978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入学后的1979年4月,北京市团委联合北京市体委,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了北京市“新长征杯”接力比赛。比赛规则,一是人数规定为4人,要求男女混合;二是规定所跑距离为1600米,即每人跑400米,第一棒和第四棒是男生,第二棒和第三棒是女生。学校领导很重视这次比赛,要求参赛学生必须遵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方针,发扬北京师范大学的良好道德风尚,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我们的组合很有意思,两人是来自福建的吴友凯和颜益治,一人是来自北京的1977级的周建,再一人就是来自山东的我。吴友凯跑

第一棒,颜益治跑第二棒,我跑第三棒,周建跑第四棒。当时报名参赛的单位有50多个,比赛分预赛和决赛,用一天时间完成。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北京市的比赛,心里有些紧张。集体项目需要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想拿冠军,必须保证在不掉棒、不犯规、速度快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任务。周建既是队长又是1977级的老大哥,对我们可谓尽责尽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利用1小时的时间采取短距离练习,我们4人把交棒和接棒的技巧、要领以及交接棒时向队友发出的口令都熟练掌握了。

比赛分7个组,每组8个队,经过预赛后,我们顺利取得了决赛权。决赛时我们抽签抽到了第五跑道。比赛开始了,第一、第二、第三棒的交接都比较顺利,计时和交接棒都设在终点,看台上的观众也比较多,都在为自己的队员加油呐喊,于是观众的喊声、裁判员的哨声和广播声混在了一起,场内热闹非凡。第四棒是我把棒交给周建,我跑过300米下弯道、进入最后100米时还是第一名,可是,还剩50米时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眼看着别人超过了我,当时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大约还有20米就到交接棒点了,跑在前面的3个队已经完成了交接棒。这时,只见周建左手伸在后面,急得一边喊一边原地小跑着准备接棒,当时,不知哪来的一股力量,我猛地加大摆臂快速冲了上去,把棒交给了周建。只见他稳稳地甩开大步,经过第一弯道和第二弯道,一个个地追上了前面的人,最后10米终于超过了所有人,第一个冲过终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预赛和决赛的拼搏,北京师范大学接力队终于获得了冠军。手捧着奖杯,18岁女孩的心里乐开了花。我和颜益治来到护国寺新艺照相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纪念照片。

如今,40多年后的我们,年龄都已经将近60岁了,尽管岁月飞速流逝,但是,40年前参加北京市“新长征杯”接力比赛以及获得冠军奖杯的激动心情仍是一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