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1978级 颜昌仁

1977年,我21岁,已经在上海国棉二厂工作了6年。恢复高考对我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上大学的机会;忧的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后,就没有好好学习,没上过高中不说,连初中也没怎么上课,半年到农村学农,半年到工厂学工,然后就是在“批判”中混过去了,1971年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工厂。当时,我数理化的基础几乎是零,这样的水平如何参加高考?如何与人竞争?我深感忧虑。人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我却毫无准备。手中只有一套“**”前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它们既是我的学习材料,也是我的老师。时不我待,赶紧恶补数理化。1977年年底,我参加了高考,由于基础太差,结果一败涂地。

虽遭挫折,但未气馁,还要继续努力。就在这关键时刻,1978年年初,华东师范大学为教职工子弟办了第一期高考补习班,虽然只有数学和物理2门,每周2次,为期4个月,但这对我来说是及时雨。

数学课由数学系基础数学教研室田万海老师任教。田老师是当年中国奥数队的领队老师,刚在国际上得奖归来。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思路清晰;既讲解基本概念,也分析解题技巧;不要求死记硬背,而要求会公式的推演;用很多例题来凸显概念,每堂课都丰富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物理老师是物理系的青年老师,也是教学的好手(很遗憾我忘了他的名字)。上课深入浅出,讲解透彻且条理清楚;对考试的内容成竹在胸,哪些是重点、哪些公式要熟记都很明确。

两位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我们的水平提高到应试水平,这样才有机会,即便是一锅“夹生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解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为是边工作边学习,还要“三班倒”(即上6个早班、6个中班、6个夜班,轮着倒),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只好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学和物理上面。至于化学、语文和政治只好听天由命,没有时间了。

1978年7月下旬,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正式登场。上午考数学,除了最后一道20分的大题因太难放弃了以外,该拿的分基本都拿了,得了70分。下午物理,也是最后一道20分大题没看明白放弃了,得77分。化学85分,语文50多分,政治大概60来分,英语没考,总成绩为351分。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出乎我的意料,我完全没想到会上全国重点大学。谢谢北京师范大学能录取我,让我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学霸”共度4年美好的时光。读师范大学是我从小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影响下的愿望,认为老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虽然1978年的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道,但无法弥补未受过系统初高中教育的缺憾。希望这种事不再发生,也希望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