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系1977级 李愉

1978年,整个中国都沐浴着春风。3月,当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始人生转向时,春风正盛。

1977级新生个个心高气盛。欢迎会上,一位女同学站了起来,有些羞赧,但也不乏骄矜,朗朗地诵读了一段英文励志文“Try Again,Try Again...Try Try A-gain!”(《努力,努力,再努力!》)为自己,同时为她的50位同学,高高奏起启程的进行曲。

前途宏大,脚下的路更长。紧张密集的每一天开始于晨练,结束于夜读。大家憧憬期待的,是已不太遥远21世纪,据说那将是生物学的世纪,我们任重道远。第一学年,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课、公共课先行。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莱布尼茨、拉格朗日、门捷列夫,与每个人日日相伴。

入学后唱的第一首歌是班长宋海泉站在讲台前指挥的:“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这是一个暖风劲吹的季节、轰轰烈烈的年代。提倡的,是思想解放;开启的,是新的长征。

生物系的34位女同学似乎不约而同,被外系同学评论为“齐耳短发,书包斜挎”。在此后的4年中,课上课下,为全班标高立极、弄潮引风的大多是她们。男同学只有17名,虽然人少,却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张树人年龄最长,对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有超常的热情和执着。入学不久,他鼓动同学们捐款,买下一大包树籽,然后自己骑车到香山,请北京园林局转交西北黄土高原的绿化工程。

暑假了,假期之初、暑气正旺时,团支书任玲安排全班同学参观科学院生物学部的研究所。临开学,秋风渐起,副支书李莹组织团员到北京火车站义务劳动。公益活动贯穿了我们的大学4年。

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过去了。这段时光好似山间小溪,流水急而不湍;又像早春山野,枝芽旺而不繁。40多年后的今天转首回望,对它的记忆,感觉就是一泓清泉、一抹新绿,掩映在后半生的长山阔水、高树奇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