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1977级 张工力 牛建国 黄大卫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以“如饥似渴”来概括形容当年的大学生活。
首先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姑且不表;再者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追忆二三。
1978年3月,大批新生突然涌入。学生缺少教材,教师来不及备课,食堂也无法应付。国家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免费食宿,当时粮、油、副食全部定量供给,学生凭饭票领餐。早餐馒头、酱豆腐或咸菜,偶尔有半个炸馒头。午餐两个馒头,醋熘白菜、炖土豆、西红柿炒圆白菜等。每周一两顿米饭,烩豆腐、炖肉粉条、白菜猪肉馅包子就算改善伙食了。如果吃不饱,窝头管够。难忘的是晚饭,3月的北京,冬末春初,五点半走进灯光昏暗的北饭厅,排队领一份熬白菜和馒头,自己盛玉米面粥。没有凳子,大伙儿围着桌子站着吃。20多岁的小伙子,这点儿热量熬不到晚自习结束,肚子里已经大唱“空城计”了。
饭菜质量是今日大学生无法想象的。但优点是无论贫富贵贱,一样的菜品,没得攀比,没有你吃牛肉汉堡,我嚼清水萝卜之尴尬。
一天午饭,我们这桌男生正在狼吞虎咽、风扫残云,忽然,一个文静秀气的女生拿着半个馒头走来,嗫嗫地说:“我吃不下了。你们饭量大的,谁要?”
当时男女生鲜有交往。哥儿几个一愣,谁也没好意思伸手去接。邻桌的胡扬突然钻过来,接过半个馒头说:“我要。以后你们女生吃不了的饭菜,请端过来。”从此,“火线”送粮送菜甚至送饭票的女同学,成为物理系男生心中的温馨女神。初夏,我们去农场参加麦收,晚上两班倒脱粒。劳动强度大,农场原准备杀猪
犒劳,但第一天晚饭时食堂管理员对大家说:“大师傅请假了,没人会杀猪,同学们只能吃素了。”
大家面面相觑,议论纷纷……管理员无奈地摇着头说:“委屈大伙了。”
管理员准备离开之际,突然有人大声说:“我能杀猪!”
同学们惊讶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班的牛建国,大伙儿顿时高兴地鼓起掌来。看着这个略显文弱清瘦的男生,管理员质疑道:“你真的会杀猪?”
老牛慢腾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插队时杀过猪。但我一个人不行,需要帮手。”话音刚落,立刻有人举手喊道:“我来!”随后,又有八九个男生争先恐后地举手附和。最后,老牛挑了热情最高涨的张工力、胡杨、刘希凡、黄大卫、马向阳。
第二天一早,一群人兴冲冲地来到猪圈。那里有几头两百来斤的肥头大耳的“二师兄”。老牛先去食堂找刀,其余5人冲进猪圈围堵一头大肥猪。那猪见来者不善,拼命逃窜。排球队主力刘希凡一个鱼跃,抓住了猪尾巴,却被猪拖着乱跑。一通混战后,猪没抓住,哥儿几个都已是满身满手的猪粪。
老牛拎着刀回来看到哥儿几个的狼狈样,忍不住大笑着说:“抓住猪尾巴,向上提起,再下绊,把猪放倒。小心别让猪咬了!”这降猪绝技果然奏效,大家七手八脚,终于将猪放倒,绑好了绳索,抬上了案板。此时,牛屠户已将那两尺尖刀磨得锋利无比,只见他扔掉嘴角叼着的烟卷,对准猪脖子左下侧,一刀刺入。放血后,猪身渐渐软了,不再动弹。大家长舒一口气,筋疲力尽。随后,老牛在猪腿上切开一个小口,用长通条捅了一阵儿,然后大家轮换着向里边吹气,吹得脸红脖子粗,终于将猪身吹得鼓胀;然后把猪放入大锅,用热水烫;再吊起来,褪毛、开膛……经过近4小时的奋战,新鲜猪肉被送到食堂。
晚饭时,每人分到了一勺红烧肉,肉少人多,男生如狼似虎,连饭盆里的肉汤都用馒头抹干净。女生也毫不示弱,吃得粉脸油光,香汗淋漓,不再为身材而钟情蔬菜。
不但吃过猪肉,还追过猪跑,而且亲自杀过猪!这段佳话常常在同学聚会和微信群中被饶有兴味地提及。然而,众女生当年没少吃猪肉,却全然不记得杀猪其人其事,难道集体失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