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系(英语专业)1977级 忻顺康
1977年高考前,我在北京一所中学教书。原以为会在中学教一辈子书,谁承想,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布新闻——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了!我们这些只上过中专的年轻教师又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了。当时我们在校的几个符合条件的青年老师都报了名,学校还安排老教师给我们补课,帮助我们复习,圆我们的大学梦。
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后,我心里无比高兴,我永远感谢恢复高考,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给了我不断提升的机会。我们的大学时代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大多数同学经历了“上山下乡”,在农村、工厂或学校接受了长时间锻炼,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已经上了“社会大学”。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两种“大学”叠加,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提升了认知能力。大家适应能力很强,很快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入学后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的精神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在北京师范大学的4年大学生活,充满了**与活力,在浓浓的、温馨的集体生活中,我们学到了知识,结交了朋友,充实了自己,为后来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做好了准备。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做政治辅导员,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并兼任公共外语课教师。1985年,我调到外交部工作,用我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在外交战线辛勤耕耘,从三等秘书做起,一直做到正局级驻外大使,中间担任过外交部团委书记、外交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成为单位的骨干。在出任驻津巴布韦大使和驻纳米比亚大使期间,我牢记使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努力工作,为促进中非人民的友谊不懈努力。结束在津巴布韦的任期时,我被当地媒体评选为当年“亚洲最佳外交官”和“全球最佳外交官”。在纳米比亚工作时,我大力支持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项目,短短3年,协助他们在茫茫戈壁上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该项目成为中国在海外投资建厂非常成功的案例,也成为纳米比亚总统向非洲其他国家领导人展示中纳友好的典范。
今天我们纪念恢复高考,就是要弘扬当时那种充满进取、致力于振兴中华的精神。当年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们渗透在教学里的一言一行,已经提升为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我们后来的工作,让我们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