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系(经济系)1978级 王斌俊
时代大转折之时,正在皖江边农场的我得知恢复高考的喜讯,想上大学的心思就像惊蛰后的青蛙——苏醒了。我坐小轮船到枞阳县城参加了考试,竟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我真庆幸自己乘上了调整了线路的航船,来到北京,在那个非常特别的时期,在这个人文气息蓊郁的学府,度过了难忘的四年。
一进校园,我就感受到北京师范大学那朴实的作风和谦和务实的态度。那座1959年建成的图书馆,那么朴实无华,憨厚、亲切得让我们不禁地亲近和依偎。那里的富藏,强烈吸引着经历知识饥渴后急需进补的青年;那里的灯火,成了学子们求知寻道的亮眸。校园绿化是朴素自然的,“一串红”组成赤块,大丽玫瑰缤纷盛开,春有连翘,夏有杨槐,秋打核桃,冬观松柏,这点点滴滴将校园装点得分外怡人。师大校风也是质朴沉稳的,蔚然形成醇厚的人文氛围。常有的讲座往往爆满,板报在教学区路两边的大杨树下一争高低;广播站定时播放英语栏目和学生的投稿,体育系的好老师们自浇的冰场让许多人学会玩冰刀……
母校啊,在您的校园里我还有幸遇到那么多好老师!老师们传授知识、启迪思维,让我们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逆境中坚强走过来的陶大镛教授依然秉性朗朗、声宏体健,炯炯的目光、刚毅的面庞让我们觉得他的内心是那么强大。他给我们讲话、做学术报告,使我们的理性认识和专业素养得以升华。谈到自己的不幸经历时,他神情怡然。“经受挫折、身处逆境也没有什么,它反而可以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的这句话让我们受到震撼和启迪。他得到老师们的尊重,也受到学子们的敬爱。他以其正直品格和学术威望,顺理成章地成为经济系首任系主任。支撑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殿堂的不只有陶先生,还有好些位披荆斩棘、参与开创学系的好老师——学生们的心里永久铭记着你们的名字!
幸遇啊,我的同窗们!我们在教二楼108阶梯教室一起上了多少堂大课?在308室进行过多少次讨论和会议?第一个寒假,本公就邀请我们到他家过大年;挤在那张下铺上,经历颇丰的驳非兄颇为自豪地给我看他女友的照片;乡音难改的大刘邀我一起给校报写稿;李建以其乐观、诙谐的话语活跃地参与聚谈;马儿高度自信于自己的学业,关切地招呼我遇到困惑的问题时找他寻解;振刚老弟常和我同行,却每每不经意间把我挤到路边;老陈从海南背来的椰子那么香甜;姚电的手风琴、胡健的小提琴演奏得那么好;静怡擅唱粤语歌;龚大姐的成绩那么好;“六朵金花”之一的李扬征,虽个头不高,却是篮球猛将;老索和小陆的男高音独唱真可谓专业水准。
幸遇啊,还有那些有过短暂交流,或者在校不相识、后来才结识甚至成为同事的校友!你们以自己的才华,以对北京师范大学的选择,使我成为你们的校友。北京师范大学是我们共有的前缀,校友成了我们共同的名字——一个天然带有亲密感的称谓。
幸遇啊,在那个时候,在这个校园!我十分感激这一场幸遇,不仅因为它丰富了我的大学时代,还因为它强健了我的头脑,支撑和丰富了我人生的精神生活。北京师范大学,我的母校,与您幸遇,使我一生与您结缘;而且,这场幸遇还远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