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1977级 陈爱莎
1968年,北京市有一批高中毕业生被分配到北京远郊当小学老师。我当时就读于北京华侨补校,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到了百花山脚下的史家营公社。在这里我从一个山村调到另一个山村,从小学调到中学,一转眼9个年头过去了,熟悉了这里的山、水、人,过惯了这里宁静安逸的生活。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悄悄地潜入老山背后,在这里掀起微小的浪花,我的生活也被搅动了,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40多年过去了,我的记忆里关于高考的信息已所剩无几,能勉强提取的只有这一星半点了。
备考
城里的大姐来信劝我参加高考,当时身处深山、信息闭塞的我还没听说恢复高考这件新鲜事儿呢。还没等我对是否报考做出回应,大姐就给我邮来复习的材料了,主要是高中教材和政治复习题。我当时已身为人母,在学校承担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哪有心力去翻动这些材料。高考结束后,看着覆盖着厚厚一层灰土的材料,我心里有些内疚,觉得对不起大姐的那份好意。
报考
记得报考是要填表的,当时我因参加培训班(或学习班)外出,人不在公社,也不知道是哪位干部自己做主为我填的表。按照他的逻辑,我中文不灵,考外语合适;是老师,自然要报师范院校。其实他们分不清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有啥区别,我向他们打听给我报的什么学校,他们随口说师范学院,所以我当时一直以为我报的是北京师范学院。
赴考
公社派一辆卡车把考生送到县城参加考试。一车年轻人像赶集一样兴奋,一路嬉笑畅聊。没人做过考前复习,更没人有什么高考压力,只想着:哈哈,难得一起坐车出山。
考试
考卷发下来,除了一道数学题,我对其他考题没有任何印象。数学题做起来顺手,可是一道关于排列组合的题难住我了。记得上高中时有公式可以套用,可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早还给老师了。情急之下,我就试着用方程组去解,最后得数验算正确,好一阵心惊肉跳!此时交卷铃声响了,数学我最终得了100分!
录取
终于有一天,我收到北京师范大学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体检,理由是我原来的体检报告显示我的肝脏有问题。我吃嘛嘛香,怎么会有肝病?倒是和我一起体检的那位考生患有肝炎,莫非县医院张冠李戴了?果然,校医院的体检结果显示我一切正常。于是,我加入了扩招队伍,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