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要恰到好处(1 / 1)

我们中国是个讲究中庸的国家,一切都力求做到恰到好处,过与不及都不值得提倡。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恰到好处的原则也很重要,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幽默要把握的度。

对话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有对话才能有交流沟通,有沟通才能产生情感。一次成功的交谈应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集体接力的一员,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棒在自己手上时,要尽心尽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时,不妨为之加油,为之喝彩。如果把对话变成一个人的独白,缺乏必要的互动,尽管你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也没有人会为你鼓掌喝彩,所以能说善侃者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幽默一定要有与听众的互动。

在交谈中,由于各人的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出现观点的分歧、碰撞、交锋不可避免,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一听到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急迫地插话或打断他人的话,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样必然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大度宽容,不要盲目排斥,人家观点与你不一致,你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去说服,或是被说服,甚至可以妥协,还可以求同存异。不仅要学会使用幽默,还要学会欣赏别人的幽默,才能使我们既长智慧,又得人心。

在交谈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同时也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只热衷于表现自己的幽默,而轻视他人的幽默表现,对自己的一切津津乐道,而对他人的一切不屑一顾,就势必会给人造成自吹自擂、自我陶醉的不幽默印象。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到恰到好处对幽默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一言堂”,就会被人称为“话篓子”,甚至会妨碍与他人的继续交往。

此外,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幽默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下面我们用几则小笑话来说明一下。他们之所以让人感到幽默可笑,就因为结果是恰到好处说明了一种“现象”。

一天,一个理发师把一个卖糖葫芦的揍了一顿。闹到警察局,警察问理发师:你为什么揍卖糖葫芦的?理发师说:TMD,我在屋里烫头发,他在外面喊“烫糊喽”!

一罪犯越狱,被抓了回来。警察:“说!你为什么要逃跑?”罪犯:“这里的伙食太差了!”警察:“你是用什么把围墙上的铁条弄断的?”罪犯:“中午的馒头。”

医生问他是怎么骨折的,他说:“我觉得鞋里有沙子,就扶着电线杆抖鞋,我抖啊抖……TMD有个傻蛋经过这里以为我触电了,便抄起木棒给了我两棒子。”

一位女士到医院的整形外科做了除皱和双下巴的手术。手术结束后,大夫问她:“您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吗?”“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让我的眼睛变得更大一点,更有神一点吗?”“哦,有的,您只需看看您的账单就可以了。”

有一病人狂叫:“我是院长,你们都得听我的!”主治医生问他:“谁说的?”他回答:“上帝说的。”这时旁边一个病人突然跳出来,说:“我没说过!”

有只老虎被蛇咬了,一直追蛇到蛇洞,老虎一直等,好久出来个蚯蚓,老虎一把按住,生气地问道:“你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