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应该是通俗的(1 / 1)

如何让幽默说出来让人会心一笑,意味犹长?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实践中,幽默应用技巧可谓是英华璀璨,博大精深,在此只能举其荦荤大者,以供读者欣赏,希望从中可使您找到幽默的灵感与技巧。

幽默的通俗性,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指说出的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明白、易懂,使人们乐于接受也就是表达要大众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不仅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

多使用人们口头中常用的大众化语言,也可以使表述更为通俗易懂,增加语言的特殊表现力。因为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因而才能流行。在说话中巧妙地运用这个原则,就能够增强幽默的感染力。

比如,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说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又比如,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精炼出来的语汇,经历了千百年长期传诵,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练、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将谚语巧妙地用于幽默表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2008年4月初,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首次出访就来到中国,他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他的演讲是用中文演说的。他在演讲一开始,就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句谚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讲中国话’。”这句非常幽默的开场白,因为运用了谚语,使幽默效果倍增,使全场听众反映热烈。而且,他的这句开场白,随着电视新闻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效地增加了中澳两国人民的亲近感。

另外,谚语也能被“恶搞”,比如下面这些,虽然内容有正有反,但它们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通俗”的。

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妈妈说,那是鸟人。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去吧!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我不是随便的人,随便起来不是人;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人生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

我和超人的唯一区别是:我把**穿在里面了。

我身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宁愿相信世间有鬼,也不相信男人那张破嘴!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巧克力的麻烦是:你把它吃了,它就没了。

千万别等到人人都说你丑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丑。

肚子大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而无料。

无所为而无所谓,无所谓而无所不为。

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是怎样将坏牌打好。

出生时你哭着,所有人都笑着;离去时你笑着,所有人都哭着。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人行道。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

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

我想早恋,但是已经晚了……

这个世界上我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不是你。

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

歇后语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截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说,像谜底。在幽默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幽默的趣味性,增加幽默的表现力。

例如,为说明某人工作开展缓慢,可说:“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动。”为了说明自己没有能力办这件事,可说:“我是丫鬟带钥匙——当家不做主。”为了说明办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说:“我办的这事真是‘公公背儿媳’——费力不讨好。”等。

以上技巧通常是运用在幽默的表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表现形式,使我们讲话更生动有趣,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