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连锁反应是应用“一是百是,一非百非”的特点,推出荒唐的结论。我们通常用“连锁反应”一词来表示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严格因果联系,其实在幽默的具体应用中往往也有相同的情况。然而简单而一般的因果推理并不见得就有出其不意的幽默功能,为了将幽默的主题不断推向**,强化幽默的效果,还必须将连锁推理与归谬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归谬是就推理的结果而言的。在具体推理过程中用连锁推理法,但在最后结论上却得出谬误的结果,这就是这里所说的连锁归谬法的基本程序。
从理论上来看,连锁归谬术似乎神乎其神,叫人难以把握,但在这种逻辑推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中,相信即使原先对此闻所未闻的读者也会对该技巧心领神会。
连锁归谬法与诡辩中的循环论证在本质上是有些相同的。
因为,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论题来证明,否则就要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但是诡辩者在为其谬论辩解时,常常有意识地制造循环论证。
鲁迅的《论辩的魂灵》是专门揭露了这种诡辩的方式,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这段话中,“你是卖国贼”是论题,“我是爱国者”是论据,而“我是爱国者”的真实性又是依靠“你是卖国贼”来证明。鲁迅所揭露的这种诡辩方式,正是“循环论证”典型案例。
举个例子来说明运用连锁归谬法的使用。有一天,有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他打酒。
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事?”
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
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么没有酒?”这时长工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壶里有酒能倒出酒来算什么本事?”
长工为了反驳地主“有钱能买酒来不算本事”的观点,先假设地主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由此推出一个新的“有酒能倒出酒来不算本事”的观点,给了地主的观点以沉重的一击。像这样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再由此推出荒谬的结论来反击对方的方法就是连锁归谬法。
根据由对方的观点推出新的论点时所采用的不同推论形式,连锁归谬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条件归谬式
条件归谬式是在由论敌的观点推出新观点的过程中使用条件推演方法。
东汉哲学家王充,曾和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发生过一场论辩。有人说:“人死了,人的灵魂就变成了鬼,鬼的样子和穿戴跟人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
王充反驳道:“照你们这么说,一个人死了他的灵魂能变成鬼,难道他穿的衣服也有灵魂,也能变成鬼了吗?照你们的说法,衣服是没有精神的,不会变成鬼,如果真的看见了鬼,那它该是赤身**,一丝不挂才对,怎么还穿着衣服呢?并且,从古到今,不知几千年了,死去的人比现在活着的人不知多多少。如果人死了就变成鬼,就应该看到几百万、几千万的鬼,满屋子、满院子都是,连大街小巷都挤满了鬼。可是,有几个人见过鬼呢?那些见过的,也说只见过一两个,他们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于是有人辩解说:“哪有死了都变成鬼的?只有死的时候心里有怨气、精神没散掉的,才能变成鬼,古书上不是记载过,春秋时候,吴王夫差把伍子胥放在锅里煮了,又扔到江里。伍子胥含冤而死,心里有怨气,变成了鬼,所以年年秋天掀起潮水,发泄他的愤怒,可厉害呐,怎么能说没有鬼呢?”
王充说:“伍子胥的仇人是吴王夫差。吴国早就灭亡了,吴王夫差也早就死了,伍子胥还跟谁作冤家,生谁的气呢?伍子胥如果真的变成了鬼,有掀起大潮的力量,那么他在大锅里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掀起大潮的劲儿使出来,把那一锅滚水泼在吴王夫差的身上呢?”
王充在这里反驳论敌时就是使用了条件归谬式。他先假设论敌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荒谬结论,这就给了论敌当头一棒,使他们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使用条件归谬式时必须注意,在由被反驳的论点推出新的论点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条件分离术或条件拒取术中的有关规则。如果违犯了有关规则,这种条件归谬式就是错误的。
有一人家家里有人去世,居丧期间,偶然吃了一餐红米饭,有人对此发表议论:“家里死了人是不能吃红米饭的,因为红色是喜色。”
这家主人反驳道:“难道吃白米饭的就是家里死了人吗?”
这家主人反驳对方使用的条件归谬术的形式是错误的,因为他由对方的观点推出新的观点时使用的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错误形式。
一些诡辩者往往喜欢用这种错误的条件归谬式来刁难对方,我们可以通过指出诡辩者的这种错误来进行反击。
2.类比归谬式
类比归谬式,是指在由被反驳的论点推出新的论点时,使用类比推理方法。
有这么一个例子,小张淘米时,使劲用手搓洗大米。老王看到后便劝他不必这样淘洗大米,因为这种洗法会损失大米表皮的营养,何况现在的大米都是工厂加工出来的。小张不听劝,反倒说正因为工厂加工出来才有可能被污染。老壬听了后,便幽默地讲:“工厂加工后有污染,那面粉也是工厂加工出来的,你怎么不洗面粉呀?”
老王反驳小张的谬论时用的是类比归谬式,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运用类比推论方法推出“既然大米要淘洗,那面粉也应该淘洗”的结论,而这种结论显然是荒谬的,这就有力地驳倒了对方。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诡辩者常常利用类比归谬式来为其错误辩护。他们的错误主要在于由被反驳的论点推出新的论点的过程中犯有机械类比的错误。我们在揭穿这种诡辩时,就必须将其机械类比的错误揭示出来,并且加上幽默的效果。
2008年春晚中的小品“说事”中就是使用了这种典型做法。
有一病人来到医院,向医生说:“我近来很不正常,吃什么拉什么,吃黄豆拉黄豆,吃西瓜拉西瓜。”接着就问医生怎样才能恢复正常,医生沉默了一阵说:“你想要拉什么样的结果呢?”病人说:“当然是拉正常的屎呗。”医生说:“这要看你吃什么了。”病人说:“总不能说让我吃屎吧?”……
这也是类比后的结果出现谬误,但幸亏这是病人自己说出来的,否则他们非打起来不可。关键是病人自己先为自己设下了类比的“陷坑”,结果自己又跳了进去。
如果医生幽默一点儿,也用类比归谬的幽默解释说:“放心吧,不会让你吃药又拉药的,否则我们医生该怎么活?”接着,说上几句安慰话,病人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