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年(开成二年)10月,国子监《石经》刊成。
太和四年(830年),工部侍郎郑覃奏称经籍讹谬,请召集宿儒奥学之士校定经典,并依东汉蔡邕刊碑之例,勒石于太学,文宗准奏。覃奏请以起居郎周墀、水部员外郎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等校定《九经》文字,然后勒于碑石。文宗又令翰林勒字官唐玄度复校书体。本月,郑覃奏称国子监《石经》修成,用碑列于太学,成石壁九经共160卷。当时人认为书体有乘师法,故石经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视之,以为过于芜累。《石经》现存于西安碑林,共114石,650,252个字。
837年(开成二年)10月,国子监《石经》刊成。
太和四年(830年),工部侍郎郑覃奏称经籍讹谬,请召集宿儒奥学之士校定经典,并依东汉蔡邕刊碑之例,勒石于太学,文宗准奏。覃奏请以起居郎周墀、水部员外郎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等校定《九经》文字,然后勒于碑石。文宗又令翰林勒字官唐玄度复校书体。本月,郑覃奏称国子监《石经》修成,用碑列于太学,成石壁九经共160卷。当时人认为书体有乘师法,故石经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视之,以为过于芜累。《石经》现存于西安碑林,共114石,650,252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