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唐太宗宴请群臣。他说,为国家利益着想、敢于向他提意见、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只有魏徵,他决定加封魏徵的爵位,以表彰其卓著功勋。
魏徵想:一个人爵位高了,如不警惕,会滋长骄气,富裕而不注意,就会趋于奢华。他婉言谢绝了太宗皇帝的加封。
另一次,魏徵主持修完了朝廷的“五礼”(祭礼、朝天子礼仪、军礼、婚礼、丧礼)。皇上按以往规定准备给他的一个儿子封爵,这在当时朝廷有功之臣是求之若渴的美事,而魏徵却再三推辞,后实在无法推辞,只好让皇帝给他的一个已故的侄子封爵,因为给死者加封,封与不封都一样。
贞观七年,唐太宗要提升魏徵为左光禄大夫(从一品官),封郑国公。接当时规定,从一品官的俸禄极优,魏徵仍不愿意。太宗说:“我好比埋在矿藏中的黄金、白银,正需要像你这样高明的工匠来锻铸,你怎么能推辞呢?”魏徵再三坚持,皇上无法,只好给他封了二品官。
魏徵死后,太宗伤心至极,他悲叹:“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了啊。”皇上准备给他举行隆重的国葬,魏徵妻遵照丈夫生前的愿望,说道:“魏徵素主节俭,厚葬怕不是他愿意的。”太宗便答应用白木做的车子和白布做的车帷送葬,以示这位贤达的宰相终生素白、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