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等重要职务。神宗时,他上书推荐可以为宰相者三个人:司马光、王安石、吕公着,但这三个人,都曾与欧阳修有过很大矛盾呢!
先说司马光,他在1065年的“议濮”事件中同欧阳修势不两立。“议濮”,是英宗为其生父,濮王赵允让尊崇谥号时的一场大辩论。因为英宗是仁宗的养子,便产生了如何尊奉其生父濮王的问题。欧阳修认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服三年为期,而不没父母之名”,主张大力尊崇英宗生父濮王,而司马光等人说欧阳修是“邪议”,是“以枉道说人主”,要求罢欧阳修的官,从而形成司马与欧阳的隔阂。
再说吕公着。在范仲淹当权搞庆历新政失败后,吕激烈攻击欧阳修是范党,把欧阳修贬斥到了滁州,著名的《醉翁亭记》,便是欧阳修在那里不得志时写的作品。
最后说王安石。起初,王安石不认识欧阳修,曾子固建议王安石去进见欧阳修,但王安石不肯。后来在一次见面时,王安石对欧阳修说:“它日倘能窥孟子,此身安敢望韩公?”诗中自比孟子,将欧阳修比作韩愈,不大礼貌。
欧阳修爱三人之才,不以为嫌。所以,后人评论欧阳修推荐司马光、吕公着、王安石的事情说:“推荐司马光而忘了那次辩论,推荐吕公着而忘了那次贬官,推荐王安石而忘了那次冷落。欧阳修真是知人爱贤、胸怀宽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