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1 / 1)

——张文方诗集《美丽中国》序

张文方是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老宣传,因为工作原因,我们在二十年前就相识了。但与文方认识并能产生友谊,还缘于他对文学一直心怀敬畏,他始终没有搁下手中的笔,把写作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了人生的一种乐趣。他的诗集《美丽中国》即将面世,我为他高兴,也欣然为此书作序。

诗歌创作需要百花齐放、继承创新,特别是对古体诗的继承与创新。因为方块字的独特性,同时也因为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使得中国古诗词摇曳多姿,富于风格多变之魅力,给人无穷无尽的审美之愉悦与享受。古诗词之所以百读不厌、常品常新,也许要归结于古诗词这种独特而高超的艺术,也正因为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诗人充分地发掘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美,才使得古诗词成为吞吐天下的文学奇葩和内蕴古今的汪洋大海。也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认为中国古诗词已经“过时”,恰恰相反,中国的古诗词有着无穷的生命力。文方创作的诗歌,既吸纳了古体诗词的神韵,也抒发了新时期诗歌的情怀。

文方喜欢诗歌,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当时字还认不了几个,他父亲就教他查字典,有时还会给他念几句打油诗:“山上青松山下花,花说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严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有人跳得此墙外,不是神仙也寿长。”他的小学是在上海和长沙两地读完的,1965年,他考入初中后仅读了一个学期的书,便开始了“**”。老师曾布置过一篇作文《读〈游褒禅山记〉有感》。他觉得写作文很麻烦,也很啰唆,心想不如写诗来得快,还朗朗上口,于是他就写了一首七言八句的诗,结果换来了老师的责怪。

真正琢磨起诗歌来,是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后。创作诗歌成了他的业余爱好。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或某一个瞬间,他都用“心”记录下来。后来当工人、当警察,以及“改非”后帮着开拍卖会,摆古玩地摊,开古玩店,直至办理完退休手续,诗歌都紧紧地萦绕在他的身边。这期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因公或因私,他跑遍了祖国的一大半河山。崇山峻岭,茫茫草原,长河落日,大漠边关,森林峡谷,锦绣江南,千沟万壑,竹筏渔帆,喷雷飞雪,椰林沙滩……大自然无私的恩赐,给了他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感觉,也给了他无尽的欢乐,更燃起了他心中无尽的憧憬和梦想。

文方告诉我,2012年,当整整六十个年头从他的身旁溜走之后,他回头一看,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粗茶淡饭,满腹心安。但当他翻开数十年的诗稿时才发觉,不经意间居然写下了数百首诗歌,且绝大部分是歌颂祖国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隘、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少部分是从上山下乡开始写的,也真实地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什么是文学?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文方以诗歌的形式,把自己几十年来的心灵之旅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让其他人来共同分享他的人生感悟,感受生活的真谛——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诗歌,这就是文学和诗歌所起的特殊作用。

虽然文方的这部名为《美丽中国》的诗集异常质朴,但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文方告诉我,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旅游、收藏和赋诗填词,而诗词的创作更成了他人生的另一个伴侣。今天,他用心灵凝聚而成的诗集《美丽中国》正汇入浩瀚无垠的文学海洋,并点缀着美丽中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将他的多彩人生融入了美丽的人间。他说,上苍赐给他的各种酸甜苦辣和艰难困苦都成了他人生的享受,所以他很知足。由此,我也见到了他豁达的胸怀和灿烂的笑容。“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他这种情注中华大地和美好人生的质朴情怀,能不让人为之喝彩吗?我祝福他!

(《美丽中国》2016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