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两家后人对小曼的评价(1 / 1)

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相较于对前任妻子张幼仪的无情无义,志摩对小曼的疼爱可以说比前任多百倍千倍。

徐志摩生前和陆小曼十分恩爱,不管自己多苦多累,都会尽力满足小曼的所有要求,这么有才华又体贴的丈夫,小曼怎会忘怀。

徐积锴是张幼仪和徐志摩的长子。在美国时,徐积锴和梁秋实、孔祥熙都有往来。他常常感慨:“父亲若仍在世,即使已经年过古稀,但依旧会有女人倾慕于他。”“女人们皆为父亲的文采所倾倒”。

徐积锴虽然没在国内待多久,但自幼接受的都是旧思想,对他影响至深,所以他本身是个思想传统的人。正是因此,他本质上是看不上陆小曼的,所以一直都没把陆小曼看作是徐家的人。

徐积锴作为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儿子,如今长居美国,有一子三女。他13岁时,父亲坠机死亡,母亲独自将其抚养成人。长大之后,他在交大就读,29岁时,在纽约学习土木工程,在哥伦比亚学习经济,先是做工程师,后又经商,但终生和笔墨无缘。

陆小曼死后,有人请求将陆小曼与徐志摩合葬,徐积锴断然拒绝。

原因有三,其一,爷爷在父亲死后仍然资助陆小曼是因为爷爷仁慈,但从来没有承认过陆小曼是徐家人,更不会接纳她。

其二,在徐积锴看来,自己的父亲和这个继母已经感情破裂。因为父亲临死之前见继母最后一面的时候,对方还用大烟枪打了他,如果不是父亲躲的快,就真的被砸了,所幸最后只是打烂了父亲的眼镜。而且,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并没有帮忙料理徐志摩的后事,一切都是张幼仪帮忙操办的。

其三,父亲死后,陆小曼一直和翁瑞午在一起,两个人常常同榻抽大烟。表面上两个人只是朋友,实际上却是姘头关系,这么个伤风败俗的女人,死后怎么可能和自己的父亲合葬呢?

可见,志摩的后人对小曼的评价更为主观,但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陪伴她三十年的翁瑞午后人,最被人熟知的就是翁香光。翁香光女士说:她父亲翁瑞午在家孝敬父母,22岁就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在外是广交朋友。徐炎先生曾撰文说:“翁瑞午是个玩家,其人极为健谈,笑话连篇,对正经事也亦庄亦谐,信口开河,有真有假,小曼把他当作茶前饭后笑料解嘲,舒展心中抑郁的闷气。”

翁瑞午对陆小曼的照顾无微不至、关怀体贴,似乎只要小曼开心,要他怎样都可以。翁香光说自己的父亲最喜欢称“大好佬”了,什么事情都习惯说:“我来,我来!”

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去世,陆小曼因为设灵台的事和翁瑞午的子女争了起来:翁瑞午的子女要把灵台设在陆小曼处,但是小曼未答应,理由是她从来没有和翁瑞午登记结婚,也没有举行过任何结婚仪式。而且翁瑞午并未和自己的妻子离婚。她说,翁瑞午住在自己这里,是因为他应志摩之邀,为自己治病而来。后来志摩飞机失事逝世,自己没有理由把丈夫的朋友赶出去!结果,翁瑞午的灵台只好设在翁香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