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帝大意丢皇位,洪武新兴定人心(1 / 1)

朱元璋 李飞 1373 字 9个月前

虽然统一了中原,建立起了朱姓王朝,但对朱元璋来说,这才是他真正帝王人生的开始。想要走好下面的每一步,必须要明白前人的得失在什么地方,以此为鉴,才能避免自己重蹈覆辙。不论是以史为鉴,还是以人为鉴,摆在他面前最近的一个案例,便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打到元大都通州附近,至此,元朝的都城已经近在眼前了。率军的徐达在请示了朱元璋后,下令大军在大都城外驻扎。此时,他在等待两个结果,一是与元军在大都城外展开一场生死厮杀,二是看元顺帝是否可以主动投降。但徐达万万没有想到,元顺帝竟然连与明军对阵的勇气都没有,他早已经带着后宫妃子往居庸关的方向仓皇出逃。大都城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到手了。

虽然元朝的统治已经覆灭,但山西、陕西和宁夏的部分地区还在蒙古人的控制下,朱元璋下令要一鼓作气收复所有的土地,因此命徐达继续率兵西征。当时,元军王保保在太原还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他在得知徐达率军西征的消息后,本想出奇兵快速绕过雁门关,再经居庸关,绕到大都城下,乘城中力量空虚而夺回这座权力之城。但他这一计谋早就被徐达识破。徐达认真忖度了一番,认为目前留在大都城中的守卫足以应对这样一支经过了千里跋涉的骑兵。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直取太原,使王保保有命率军出征,却再没有老巢可以回。可怜王保保机关算尽,却没有想到徐达会直捣黄龙,为了保住太原军力,他急忙回去救太原之急。

徐达率军抵达太原附近时,前锋郭英向其禀告了元军的情况,称太原城中的元军虽然数量众多、营盘面积很大,但这支队伍纪律涣散且毫无防备,只需一支精兵就可以偷袭成功。徐达用兵一向谨慎,在把郭英的话仔细思考了一番后,他认为夜袭的计谋尚有七成胜算,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当夜,王保保正在营帐之中,忽然听得帐外传来了急速的马蹄声和阵阵厮杀呐喊声,他大叫一声“不好”,急忙下榻穿靴要出外看个究竟。正当王保保慌乱之中寻找鞋袜时,帐外突然冲进来一员白衣小将,直奔着王保保砍杀而来。王保保大喊“救命”,顺势向旁边一滚,躲过了这当头一剑。待到白衣小将再过来砍杀第二剑时,早有元军护卫前来保护王保保。眼看小将勇猛非常,身边三两个护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王保保趁乱钻出了营帐,在帐外寻到一匹老马,他也顾不上军中战况,带着几个亲兵向大同方向逃去。

王保保刚逃出去不远,往后瞧瞧,仍有明兵紧追不舍,他又急忙调转方向去往甘肃。徐达见已无穷追的必要,这才重新整顿军马,开始布置攻打关中和陇西地区的作战计划。

此时,徐达收到了朱元璋发来的手谕,其明确指示说:如今,汤和率军平定了浙左和闽中,杨璟安定了两湖和广西,他们二人都已经班师回朝。只是徐大将军你尚且灭胡未还,所以本应该给予汤和和杨璟的封赏也暂且要等一等。如今朝中只盼着大将军能够尽快取胜,所以朕又重新派冯国胜、汤和和杨璟三人率军随着大将军一起西征,万望你们齐心协力,共同铲除胡虏。朕身在朝中,对前线战况不能及时了解,你们各位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便宜行事,不必等着朕的旨令。

朱元璋下发这一封谕旨,可谓言辞恳切,又句句在理。既表达了对将士的关爱之情,又嘱托了前线将士的作战策略,在派来援兵的同时还把对成功的渴望说得清清楚楚。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朱元璋着重强调了将领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殊性。君臣之间,最难得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朱元璋多年征战沙场中,见识过许多将领在外拥兵自重的情况。而此时,他能够选择完全信赖徐达,这不仅仅是基于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更是朱元璋吸取了北伐过程中元顺帝一系列错误的统治方针和军事策略后,充分引以为鉴的结果。此举,必然也会使以徐达为首的前线将领士气大增,他们必将以满腔热血来回报当朝明君的厚爱。在之后的西征过程中,徐达率军节节取胜的战绩,即是对朱元璋这一份关爱的最好回馈。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达率军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境内,一路势如破竹般攻城略地,先后把西安、凤翔收入囊中。在大军继续前进时,徐达发现此时关中地区正在闹饥荒,于是便以朱元璋的名号给当地饥民每人发放一石粮米。关中饥民无不感激涕零,纷纷把朱元璋比作是当初入关灭秦的汉高祖。徐达把这件事禀告给朱元璋后,朱元璋又下令必须确保关中和陇右地区的安定,并命人去把孟津粮仓中的储粮调拨出来,每户饥民可再分得两石粮食。如此一来,村村寨寨都自发为朱元璋设立了生祠,日日跪诵祈福当朝明君万岁永昌。

在安定了关中饥民后,徐达继续率军西征。其时,有人建议攻打甘肃庆阳城。庆阳本有重兵把守,此城拿下后,甘肃之地再无棘手之处。但也正是因为这里易守难攻,徐达遂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他先带兵紧逼临洮,打算通过围攻庆阳周边城镇的方式把庆阳孤立起来。守卫临洮的李思齐见徐达前来攻打,他知道抵抗不过,选择了献城投降。在断了庆阳援兵的通路后,徐达再转身前来进逼庆阳。本来以为这将是一场硬仗,可没想到庆阳的守城将领张良弼为了自保,他弃城而去宁夏搬救兵。张良弼去往的地方,正是徐达率军攻打的最终目标,即是守卫在宁夏的王保保。

张良弼离去的时候,把守城的重任交给了弟弟张良臣。张良弼满心以为王保保会为了元朝手中已经为数不多的几个重镇而出兵相救,但王保保在见到张良弼后,却一心只念着二人的前仇旧恨,不等张良弼开口,王保保就让他做了刀下鬼。在庆阳城苦苦等着张良弼救兵的张良臣,眼见明军已经兵临城下,自己却被围困在城中。恰在这时,徐达派人前来城中劝降。张良臣计上心来,很爽快地答应了徐达招降的条件。

得知张良臣愿意投降后,徐达派薛显率领五千骑兵前去接收庆阳城。然而,几天之后,薛显负伤逃还,其禀告徐达说,张良臣假意投降却在夜间偷袭营帐。徐达大怒,命令全军攻打庆阳,诛杀张良臣。原来,徐达派去的五千骑兵只是诱饵,是为了让张良臣露出他的本来面目。其实在徐达围攻庆阳之前,他就已经接到了朱元璋的谕旨,其嘱托徐达说:“如今李思齐既然已经投降,那么下一步便可以攻打庆阳和宁夏。但是张良弼、张良臣兄弟向来狡猾奸诈,如果他们求降,一定要审慎对待,切不可中了此二人的计。”徐达不禁感叹,若不是当朝圣上提前嘱托,恐怕西征大计真会毁于一旦。

既然已经下了军令,攻下庆阳之事自然不在话下。而此时,张良臣等人被围困在城中已经有些时日了,城中粮草已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情况。上有统领不仁,下有将士不义,最终,张良臣的部将主动策反,大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张良臣父子投井自杀。攻取庆阳后,整个陕西也终于全部平定。

在西征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诸多抵抗,但朱元璋几次谕旨都告诫徐达要着重收服民心,这也正是他能够稳坐大明江山的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吸取了元朝覆灭的教训,从而开创了大明的千古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