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智巧施反间计,举兵大战应天府(1 / 1)

朱元璋 李飞 1239 字 9个月前

1359年,陈友谅终于意识到正在快速崛起的朱元璋可能是日后自己统一天下的一大障碍,为了避免日后祸患,他决定趁朱元璋尚未完全崛起之前首先发兵攻打朱元璋。陈友谅选择的第一个战场,是朱元璋旗下的太平府。

朱元璋派驻太平府的将领,乃是自己的义子朱文逊和守将花云。当陈军浩浩****前来攻打时,二人明知实力不济,却也没有选择逃跑或投降,而是主动率兵与陈军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激战。当敌我双方都已经战斗到疲惫状态时,突然天降大雨而江水猛涨,陈友谅趁机指挥军队驾驶战舰直逼太平府的城墙,陈军沿着巨大战船的船头木杆顺利登上城墙。花云和朱文逊则率兵又与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到第二日清晨,朱文逊战死,花云被生擒。令人佩服的是,花云的妻子、只有三岁的儿子和侍女三人为了不落入敌手而自杀身亡。

生擒花云后,陈友谅曾试图劝说花云投降。花云大声疾呼,曰:“大丈夫与城共存亡,视死如归耳!”说完之后,他仰天长啸,奋力一搏挣断了捆绑的绳索。说时迟那时快,花云转身从守卫处夺过大刀,接连砍死近身前来的五人,陈友谅急忙命人放箭射杀花云。花云中箭后,双眼怒视陈友谅,骂曰:“陈贼,你不去打元兵,却来攻打义军,抢占地盘,苍天也不会放过你这个小人。”花云虽死,这骂声一直却在陈友谅耳边萦绕,成为他日后夜夜惊魂的回忆。

这一战,太平府城中将士死伤无数。这一消息传到应天府后,朱元璋悲痛交加,一时禁不住情绪而向苍天发誓,此生必要斩杀陈友谅。然而,祸不单行,在他还没有制定出攻伐陈友谅的谋略时,金华、处州、衢州三郡又传来兵变的噩耗。为了降服贼众,当地城中亦损失数员大将。为了安定人心,朱元璋传令在应天府建烈士庙,将这两次战役中死伤的将领悉数雕刻石像以供奉,并对其进行了追封。完成这一切善后事务后,朱元璋终于决定正面应战陈友谅。

1360年,陈友谅自立为王,改元大义,众人称其为汉王。随后,陈友谅派使者前去东吴王张士诚处游说,企图将二军合兵一处前来攻打应天府。但陈友谅的小算盘并没有计算得那样如意。此时的张士诚已经忖度到朱元璋的实力不容小觑,这一战必定会两败俱伤。同时,他又担心不论有没有拿下朱元璋,他都会遭到陈友谅的背弃,所以张士诚并没有答应陈友谅的邀约。陈友谅得到回信后,怒骂张士诚是缩头乌龟。在失去了一支援兵的前提下,陈友谅仍决定单兵作战。

得知陈友谅进逼南京应天府的消息后,朱元璋马上召集所有幕僚商议对策。他说:“如今我虽然有军三十万,但却在各地驻守,应天府军马不足十万。这十万人马,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陈友谅三十万人的进攻呢?”

朱元璋没想到的是,首先发言的俞廷玉却提出了主动归降的建议。他进言说:“当今敌我实力相差实在悬殊,而陈军又极善于水战,并有混汀龙、塞断江、撞倒山、汀海帆等数艘巨型战船。我看陈军此番势不可当,我等若是强行抵抗,恐怕性命难保。不如早早纳降,还可以保这一方安宁。”范祖干也同意俞廷玉的意见,他紧接着说:“陈友谅的锐气正盛,并且占有江西、湖广之地,今已破我太平府,其作战实力不容小觑。”

此时,早有主战派提出了反对意见。赵德胜高喊一声“主公切不可向逆贼称臣”,随即众人便就主战还是主和吵得沸沸扬扬。朱元璋见一时得不出结论,便转身问身边的宋濂有何意见。宋濂倒也聪明,把这个难题转到了刘伯温头上,言称非刘基不足以明天下大事之理。只是此时刘伯温并不在此议事,朱元璋决定,亲自到刘伯温府上与其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讨。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便胸有成竹。

第二日,朱元璋召见康茂才,对其说:“我听说你与陈友谅是旧友,如今兵临城下,不知你是否可以修书一封,佯装投降以做内应,使他兵分三路前来攻城。如果此计成功,我将为你记上头功一件。”

康茂才一听主公有了应敌的计谋,忙满口答应了下来,说:“我与陈友谅虽有交情,但现在各为其主,我写了降书也恐陈友谅不信。不过,我可以命家仆老什写封告密的书信。老什侍奉陈友谅多年,如此他当不会怀疑。”

朱元璋一听,心中的疑虑马上打消了。他嘱托康茂才要小心行事,随即便派老什连夜乘小船给陈友谅送信去了。

这老什见到陈友谅后,心中也不惊慌,他取出书信交给陈友谅,称说:“我家主人听闻主公前来攻打应天府,又念及与您的旧情,这才命我送书一封。只是他碍于身份而无法亲自前来,还望主公见信后可以与我家主人里应外合,一起取得大事的胜利。”陈友谅见书信内容写得十分恳切,深信不疑。于是,当下便与老什约定攻城时间,并以互喊“老康”为暗号,争取一举拿下应天府,从此后便可与康茂才同享富贵。

老什又连夜回到了应天府,并把陈友谅的回信交给了康茂才。康茂才不敢懈怠,连夜上禀给朱元璋。朱元璋见陈友谅已经入套,又按照刘伯温的计策,分别在入城的三道关口设下埋伏,命诸位将领听令行事。

到了约定的时间,陈友谅亲自率一队军马来到汀东桥前,使人高声呼号“老康”。这方发出了暗号,却迟迟等不到对方的回应。陈友谅心中生疑,暗中忖度事情可能发生变故,忙命人改向龙江登岸,并安营扎寨静观其变。然而,朱元璋早就命人在不远处的山头上做好了埋伏。众将提议在陈军尚未安稳之时给予突击,朱元璋却摆手制止,说:“诸位莫急,我们要等下雨的时候再出击。”众将士抬头仰望苍天,却见万里无云,丝毫没有起风下雨的征兆。然而军令难违,眼看着陈军安安稳稳地做好了一切防御措施,天上仍没有落下一滴雨。

众人又要上前进谏时,突然西北方向阴云密布,一会儿工夫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山下陈军驻扎之地还没有来得及做防水措施,这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其猝不及防。朱元璋趁机下令出击,只见众多士兵山呼海啸一般杀入陈军阵营。陈友谅一面命人死死抵抗,一面安排士军撤退。但众人早已经被杀得乱成一团,撤离的船只也是慌不择路,都拥挤在一起,使谁也不好逃脱。无奈之下,陈友谅在副将的护送下乘小舟逃跑了。

朱元璋命徐达和常遇春一路追杀过去,乘机收复了太平府。战胜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当日刘伯温在府邸之中早已经密授给朱元璋条条妙计,甚至连这场暴雨的降临时辰都掐算得十分准时,为保应天府立了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