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彦(1 / 1)

软体动物 阿丁 1594 字 2个月前

明·冯梦龙【智囊】李太宰邦彦父曾为银工。或以为诮,邦彦羞之,归告其母。母曰:“宰相家出银工,乃可羞耳。银工家出宰相,此美事,何羞焉?”

李邦彦,字士美,北宋怀州人。李邦彦他爸叫李浦,擅打造银器,开了个作坊,因为手艺好买卖红火,算是当时的乡镇企业家。宋代商贾地位不算低,比如在《水浒传》和《金瓶梅》里,大药材商西门庆的人脉都非同一般,通吃黑白两道。不过没功名还是上不得台面,否则西门庆就被尊称“西门子”了。

开银铺的老李也有这个遗憾,自己这辈子是没指望混成文化人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小李身上。李浦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仗着家境殷实很早就给李邦彦请了塾师,《宋史》里说小李“为文敏而工”,说明李浦在儿子身上的投资不算亏。顺便说一下,李邦彦是小帅哥一枚,“俊爽,美风姿”,长得漂亮又年少多金。

在市井长大的李邦彦口才非同一般,年纪轻轻斗嘴骂街讲黄段子整个怀州罕有其匹。不过他真正玩出境界的领域,第一是蹴鞠,据说脚法细腻花样繁多,堪称大宋的梅西。有人考证高俅的原型其实就是李邦彦,说真正的大宋国家队队长姓李而不姓高。《挥麈后录》中有写,高俅当时是驸马王诜的跟班儿,因为被派去端王府送篦子,偶尔露了几手球技被赵佶看中。另有一说送篦子的是李邦彦,某年他路过山东武城,当地出产的篦子有名,就买了几把,他和家里人用了都说拿这个梳头能有效抑制头皮屑,就上书皇上将此地的篦子列为贡品。从这两件事的高度重叠来看,再加上正史里高俅的记载甚少,即便不是高俅的原型,后者身上也少不了李邦彦的痕迹。

李邦彦的第二项才华是写荤段子,因为在市井坊间长大,收集俚语笑话很方便,他就把这些鲜活的语言入词,不管是唱还是诵都朗朗上口,所以“人争传之”。这说明,少年李邦彦很早就尝试进行白话文改革,基层文化普及工作干得还不错。所以但凡他写了新段子,就有老鸨和大茶壶来排队买版权,怀州李师师们唱给客人们听了,门槛挤爆,所以一时怀州纸贵。可说是在这地方凡有井水处必歌李词。

过了青春期后,李邦彦开始思考人生。当时经常有河东举子进京赶考,路过怀州时就被李邦彦拉去吃酒,吃饱喝足了还免费提供宿处。李邦彦的银匠老爸不仅不埋怨儿子败家,还干脆提前打烊陪着举人老爷们吃喝玩乐,后者出发之前还附送路费川资。时间一长,举子们都知道怀州李家人傻钱多,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宁可绕路都到怀州逗留几日。话说举子们到了京城少不了帮他们做点宣传工作,说李氏父子有孟尝遗风。事后证明,李氏父子这笔广告投入,超值。

投资在赶考的举子身上,这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李邦彦一定熟知吕不韦的成功学。每个举人都可能是潜力股,比如一百个举人受过李家的恩惠,但凡有一个高中做官,李邦彦父子就等于有了后台,小李爬往仕途的梯子就算是搭成了。

不久,李邦彦果然被荐入太学,成了宋朝大学生。大观二年(1108年),以上舍高材生的身份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试符宝郎。前者的具体工作就是校对,给皇家典籍改错别字、过滤敏感词。符宝郎更关键,负责掌管宝玺,虽说职阶不算高,但干这活每天都要跟宰辅级别的高官照面,升迁的机会大,官们也会给他几分面子。就好比如今机关办公室管公章的,你敢轻易得罪吗?

以李邦彦的聪明和少年时练就的好口条,高官们非常受用,都夸小李能干,可以列入组织重点培养对象。《宋史》中说李邦彦“善事中人”,所以太监和皇上的近臣们“争荐誉之”,很快就被举荐为中书舍人,向最高权力中枢渐渐趋近。至此,银匠李师傅的投资成本不但收回,收益还翻了番。宣和五年(1123年),李邦彦登上左丞之位,银匠家出了个大宋国家总理,这还了得,所以当年李浦就很满足很满足地死了,没什么可等的了,毕竟儿子不能顶了赵官家自己当皇上。

当了宰相之后,李邦彦颇以自己的老爸是个小手工业者为耻,恨不得改个出身。史上姓李的倒不缺名人,因此准备换个祖宗。李邦彦的老妈知道了把宰相儿子臭骂一顿,老太太说:“宰相家生银匠乃可耻耳,银工家出宰相,此美事,何羞焉?”李邦彦一想老妈说得在理,才绝了换祖宗的心。放在当下看,李老太太的理论也是政治正确,部长和总理的儿子们出个开手工作坊的,这种事绝无可能,当个封疆大吏才是正常。至于高官们的老爹是土匪流氓还是贩夫走卒,无损令名。

宋徽宗赵佶也很喜欢李邦彦。某次赵佶在皇宫里办堂会,李邦彦亲自下场和优伶一起演出,玩到high处李邦彦说:皇上看我给您show一个——说完就脱了袍子无上装表演,露出一身燕青似的花绣展示,还时不时地讲个黄段子,把同僚们逗得七仰八歪。赵佶觉得有失体统,就提了哨棒追李邦彦,要他穿上衣服。李邦彦身手不错,凌波微步了几下就蹿到树上,捏着嗓子学粉头跟皇上贫嘴:“黄雀偷眼觑,不敢下枝来。”这一幕君臣和谐的景象恰好被皇后目睹,皇后咬着一口银牙低声斥骂:宰相都这德性了,这鸟国不亡才怪!

这段典故出自《大宋宣和遗事》,“宰相如此,国焉得不亡”这句话应该是显肃皇后郑氏说的,郑氏是太师郑绅的女儿,后来死于金五国城,现在的黑龙江依兰。

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里记载,李邦彦的口头禅是“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徐梦莘是南宋赵构执政早期的进士,他记下来的东西基本靠谱,应该没有妖魔化“浪子宰相”李邦彦。

从前两句来看,李邦彦是个大玩家。赏尽天下花说明他酷爱旅游,热爱大自然,不过花的意思你知道,远没那么单一,比如打高尔夫的老虎伍兹也算是赏尽天下花,就不展开说了。踢尽天下球说明李邦彦喜欢蹴鞠运动,假如改一个字可以送给中国男足,“踢进天下球”,非常励志,当然更励志的是残酷的现实,老一代男足,加上仨足协副主席都进局子了,你们还不好好踢。

跑题了,回到宋朝,做尽天下官这条心愿李邦彦也达成了,身为宰辅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不提身后名的话,此人的人生也太成功了点。

李邦彦一生中最大的两个敌人,一个是王黼,另一个是李纲。他先是联合梁师成和蔡京的儿子蔡攸,一块进谗罢了王黼的官,后来又用相似手段让赵桓把主战的李纲和种师道免职。李纲在《靖康传信录》里记了一笔,这篇笔记里的自序里有一句话很提气:……虽使寇退,亦岂易支吾哉,故余于此录其实而无隐,庶几后之览者有感于斯文——通俗地说,史籍的作用就在于让后人读到的时候清醒一点、脸红一下,否则历史就毫无意义可言。前几天读到张鸣老师的遗憾,他说现代人多不读史,至于善于遗忘更是中国人的共性了。看来李纲盼的“后之览者”实在不多。种师道就是《水浒传》里鲁提辖提到的小种经略相公,北宋名将,比较能打。李邦彦挤对这两人,是经过赵桓默许的,赵桓与其父一样,都想一门心思构建和谐社会,能不打就不打。

李纲和种师道的被辞职,激怒了太学生陈东,于是一场学生运动爆发。陈东带领太学生伏阙上书,把登闻鼓都敲了个洞。去上班的李邦彦被太学生们发现,揪住就揍,李宰相幸亏是足球运动员出身,以当年踢前锋的速度甩掉了愤怒的学生,保得性命。钦宗有太祖祖训压着,不敢派兵弹压,只得下旨让李纲和种师道复职,对李邦彦也不得不降职处置。然而十天之后,李邦彦又被起用任命为太宰,开封百姓大为不满,巷议纷纷,为了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宋钦宗无奈之下只得罢免了李邦彦,左迁邓州。

建炎初年,李邦彦被贬到广西,没几年就死了。如今桂林龙隐岩还有他的题字,落款是“河内李士美”,如果越南没叫这名的,基本可以肯定就是他写的。我不懂书法,看不出写的有什么好,感觉跟爱到处题字的领导干部们水平差不多。

此外李邦彦还在《金瓶梅》里出现过,小说第十八回,西门大官人犯事被通缉,就给李邦彦送了五百两银子,后者收钱好办事,便把海捕文书上西门庆的名字改成了“贾廉”——这名有点意思,廉洁这事确实没什么真的。另有人考据,说这个贾廉影射的就是大明朝一代权相徐阶,就是后来被海瑞告发乱占耕地的那位。